韦执谊在崖州时,看到当地自然条件虽好,但由于开发建设程度差,人民生活痛苦,缺食缺穿,于是产生了发展农业,以苏民困的想法。
那时在崖州郑都南边有个水塘,名叫“岩塘”。塘水从高山岩石间涌出,四季清澈,涌流不断,积水一望无际,但是很少被利用。
岩塘附近有一大片空旷的坡野,即当时沿称的打铁坡,位于龙塘镇、龙泉镇、美仁坡三镇之间,那里有广大的田野。传说东汉马援渡琼时,曾安排部分士兵工匠在这一带修理兵器农具,打铁叮当之声响彻四方,故被称为“打铁坡”。
而当时这一带的情况是:在岩塘是川泽涟漪,越流越涌,水势大而无用;在打铁坡是田地居高,旱则无法灌溉,涝则排泄无所,由于耕种困难,农民生活苦不堪言。
韦执谊决心用人力改造山河,利用岩塘水把打铁坡改造成良田。
他四处奔波,察看地形,进行测量规则,并着手筹款,雇工开凿岩石,用石砌成堤岸,创筑岩塘水陂一条,引岩塘泉水灌溉打铁坡。
韦执谊创筑崖塘水陂,引水灌田,把原来耕种的旱地变成了水田,使广大农民受到利益,国家的粮税增加。可惜岩塘水利的总体工程尚未全部建成,韦执谊就病逝了。临终时,他嘱咐后代应设法完成水陂的建设,以继遗志。
民间还传说,韦村附近的圣莲塘,原叫“香莲塘”,因有莲花盛开,香气芬馥而得名。后因为韦执谊在此地创里学以教诸生,不但使儿童竞习歌咏,青年、成年也有来求教的,甚至周围的学者也前来求教。
韦执谊有时引导诸生或学者观赏香莲塘周围景物,使此地成为诸生乐于游览之地。当时韦村便成了传圣人之教的地方。
814年,韦执谊卒于贬所,他死后,墓葬就埋在附近香莲塘的山地上。后代人为了怀念韦执谊被贬后还热心传圣人之教,为开化郑都而呕心沥血,而将香莲塘改名为“圣莲塘”。
上一篇:电影制作组都有什么职位?
下一篇:农村与农业委员会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