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盆栽矮牵牛要点如下:
1.盆宜通透稍偏大,土要疏松微酸性。矮牵牛宜用通透性较好、内径20~30厘米的土陶盆种植,每盆两三株。如用通透性较差的紫砂盆、塑料盆、瓷盆种植,可在盆底放一层碎木炭块或碎硬塑料泡沫块,增强透气排水,防烂根。也可用塑料吊盆种植(每盆1株),挂于阳台或窗口。以使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质壤土栽种最佳,可用腐叶土、菜园表土、沙或珍珠岩按5∶4∶1的比例配制培养土,pH值在5.8~6.2最好。如pH值超过6.6,则会抑制根对铁的吸收,导致叶黄化。忌用重黏土和盐碱土。
2.播种扦插易繁殖,摘心修剪分枝多。矮牵牛一般用播种法繁殖,春播者夏秋始花,秋播者冬春始花。其种子十分细小,先用细土混拌,播时宜稀。播后覆盖玻璃或塑料薄膜,置半荫处,常喷水保湿。18℃~24℃一周可出苗。出苗后,揭去玻璃,苗高2厘米时移栽一次,苗高8厘米左右时再定植于盆中,并摘心促其发分枝。以后再摘心两三次,使植株低矮,分枝多、花也多。摘下来的枝头可作插穗扦插繁殖。方法是先用筷子在素土中打个洞,将其插入压实,置半因荫处,常喷水保湿,春秋季10~15天可生根,再过10~15天就可上盆定植,夏季扦插成活率低,冬季扦插须加盖塑料薄膜保温。矮牵牛开花后,每个品种选留几朵花作种结籽,其余的花后带蒂剪掉或剪短,促其多分枝多开花。
3.浇水适度防旱涝,肥多磷钾少用氮。矮牵牛喜湿润,怕旱亦怕涝,春夏秋三季要常浇水,见盆土干即浇,保持常稍偏湿润为好,但决不可渍水,过湿易烂根,过干叶易黄,冬季盆土不干微润即可。北方浇水时宜常在水中加点硫酸亚铁(500∶1),以防长期用碱性水浇施,盆土碱化,叶黄生长不良。
矮牵牛喜肥,亦耐贫瘠,如施肥过多过勤,易徒长而花少。定植或翻盆换土时,可在培养土中加点骨粉或氮磷钾复合肥作基肥。幼苗期10天左右施一次淡薄的氮肥,蕾期花期不可再施氮肥,否则易徒长倒伏。叶多花少,宜施氮磷钾复合肥15天左右1次,每月向叶面喷一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其多孕蕾,花多而艳丽,冬季入室不施肥。
4.日照充足花繁茂,冬季入室多见光。矮牵牛喜光,喜温暖,不耐寒。最适宜的生长温度15℃~25℃,除盛夏高温(34℃以上)的中午需适当遮荫外,其余季节都要多见阳光,且日照越充足,生长越繁茂,花越多,宜置于向阳庭院、屋顶花园、南向或西向阳台、窗台。霜降前后移入室内要置于南向或西向窗台内多见阳光,保持室温2℃以上可安全越冬,10℃以上可继续生长,15℃以上可开花。翌春清明前后出室,翻盆换土后重剪,施一两次稀薄氮肥,使其恢复长势,又可开花。经过两次越冬的老株,长势渐衰,可于秋季将其淘汰,培养当年春秋季繁殖的幼苗取而代之。
本庄镇
本庄位于石阡县西北部,西部重镇。东临白沙,南接聚凤,西界河坝场,北面思南县,是连接铜仁地区与红色城市的交通枢纽。本庄历史悠久,地理优于,全镇总面积252.9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有汉、土家、苗、侗、仡佬等8个民族。全镇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谋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阡西民族文化和美丽的中国小江南。
本庄镇全景
本庄,是一片古老神奇的热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景色隽秀的乌江,气势磅礴,撼人心魄,曲径幽幽的神仙洞更是让人心坦身舒,耳目清新。
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乌江横贯南北,山重水复,风光秀丽。绿水青山,装点着这片锺灵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山,秀美的水,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润育了本庄丰富的自然资源,全镇境内有农作物品种60余种,以水稻、玉米为主的粮食总产量已突破10万吨,以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油菜、花生、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以果、茶为主的经济林木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花生、油桐、油菜籽在全县占有重要地位。已开采的矿产资源近10种,其中储量较大的有煤、锰、铅锌、含钾页岩、重晶石、大理石等,已形成生产多种产品的地方工业格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4万千瓦,可开发量31万千瓦。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提供了经济开发与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交通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是西部大开发前沿投资环境最具优势的地方。镇内公路四通八达,水上航运直下长江,乌江航线通航,315省道横穿境内,正在兴建中的铜(仁)——遵(义)公路将贯穿该镇大窝驼、和平坝、河闪渡三个行政村,一个水、陆、交通网络将在本庄形成。光缆通讯线路覆盖全镇大部分地区,已经开通国内、国际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息传送迅速便捷。
改革开放以来,本庄以其独具的优越区位,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当前,我们面临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本庄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明的形象,更加良好的环境,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喜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开发,共谋发展。
本庄镇位于县境西部,乌江上游东岸。镇人民政府驻地本庄集镇,距县城60公里。处东经107°55′6″ ,北纬 27°32′36″。东与白沙镇接壤,西与凤冈县隔江相望,南与河坝场、聚凤乡毗邻,北与思南县交界。中部(狮柳岩门——本庄集镇东北向,本庄集镇——葛商屯南北向)为斜谷地,斜谷两侧为山地。最高点白龙山顶峰海拔1309.8米,最低点乌江高滩海拔388.3米。镇域面积2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0公顷,其中:田1054公顷,土1226公顷。该镇建制为1992年全县实施建镇并乡撤区机构改革,由原本庄区所辖本庄镇、乐桥乡、白龙乡、狮柳乡并成。现辖狮柳(原狮柳、瓮堡、瓮仰、岩门、界牌6村)、沙坪(原沙沟、黎坪、茶溪3村)、山口坳(原山口坳、凉山、云屯、石头溪4村)、庄乐(原乐桥、河龙坡和新庄村的干沟、岩口、马罗、水田、白杨、火石、石板、香坪、河渡9组)、河彰司(原长官司、双山、河商屯3村)、白龙(原沙坝、大槽、荆竹、水口、雷洞5村)共6个行政村和新庄社区(即本庄集镇街道规划区),为2004年3月,镇人民政府实施撤管理区,并行政村,建集镇社区机构改革,由原23个行政村并建而成。同年,村级实施并组改革,将原198个村民组(即现在的自然村寨)并成148个村民组,5个街道居民小区。2007年末,总人口4321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580人,非农业人口3014人,农业人口40202人。人口较多 的少数民族有侗族、仡佬族、土家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7‰,人口出生率为8.07‰,人口死亡率为0.04‰。境内主要有乌江、本庄河、乐桥河、河彰司河等水资源,煤、铁、硫磺等矿藏,葛闪渡、千工堰等名胜。
风景名胜
一、碗架岩摩崖 碗架岩位于县西本庄镇西南,白龙村白龙山西侧,白龙屯中卡。岩壁层叠,其色黑白竖向相间,且有一凹形“岩框”形似碗架而得名。岩壁还有一条凹形通道,长约200米,宽1.5-3米,高2-3米。南端要隘处,石砌门卡尚存残垣断壁。曾为古夜郎人避乱穴居、据险御敌之所。从门卡遗址内壁上“思门关”三朱字始,已发现元明清三代书刻40余处。其中几处对于考证朝代和时事具有代表性。
其一:“聚入岩人化为血,石壁损坏诸蛮灭。(元)至顺二年十二月建。思州显□世孙中顺大□州八万军民总管同知思州军民宣抚司事田
工匠提领任□刊”
其二:“播州宣慰杨应龙叛逆,朝廷调兵征讨,避乱于此。”
其三:“白岩万仞接云霄,回刀龙名在半腰,十里城长诚地设,一虹高佛铭天桥。夜郎古往三博地,监总曾经困九苗。治民今古原有论,天成龙腹御夷僚。
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岁仲春月 谭梅岭题
原任四川铜梁县丞升云
西北□□□安府经历
深溪乡宦□□坤题
刊人赖有目”
其四:“贵州一省全是坡,乾坤生定是山河。
眼官(观)黄河不得见,千存(层)石头万(层)坡。
八十公公庚(耕)田地,三岁孩儿也上坡。
孔孟诗书都不识,迟(?)唱山中百鸟歌。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毫”
二、千工堰古渠 千工堰位于县西本庄镇戴家坝蕨箕岭麓吊井岗。因修堰投工逾千而得名。元代由戴氏人创修,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源头筑坝拦截岩门峡谷河水,凿堰于2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长500余米,宽0.6米。堰引水流,戴家坝高低田亩均得灌溉。1964年和1990年两次扩修,扩宽延长渠道,增大灌溉面积。从此,唯堰头与悬崖处堰基显原状。
三、葛闪渡风物 葛闪渡位于县西南本庄镇乌江东岸。因乌江上游为峡谷,唯此处江阔水深岸平,自古为水运渡口,故得名。江中有鲤鱼、青鱼、鲢鱼等鱼类。近岸,悬崖夹江,怪石嶙峋;远山,横岭侧峰,林苍木翠;鸳鸯、金鸡、白鹭等飞禽和山羊、野猪等走兽隐现其间。从渡口逆江而上约2公里,距江面约20米高的绝壁上,有一岩洞,名大硝洞。洞口宽40余米,高约80米,自然光照深度140多米。洞内有在巨石上凿成的碓窝,已舂碾变形成槽。壁上已发现题诗10余处。其中有1950年人民解放军某部剿匪攻克此洞题句。从渡口南面拾级斜上1公里至公路坎下10米,有一岩洞。洞口上方套刻“万古桃源”楷书,洞口高2米,宽16米,天光斜照洞内50米,底有石径,空间渐大。继有一束光线远映石壁,光芒折射,洞内豁然开阔,高3-4米,宽4-5米,长约50米。洞壁、洞顶石钟乳状如山川、什物、禽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周围有数小洞,洞套洞,洞连洞,洞叠洞,形成“桃源迷宫”。穿过前方一小洞,洞大超前。高4-5米,宽6-7米,长约50米。顶、壁岩穴、石钟乳状貌怪异。“源头”四周空旷,水雾弥漫,不见顶壁。下有约4米宽阔雾洞,落石6秒达底闻声,还别有洞天。渡口村民依山临江居住,建有时尚的旅游山庄。山庄北面有葛闪渡电站,南面有石阡至凤冈(本庄段)三级油路和正在修建的乌江大桥,乌江电站。葛闪渡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胜地。
上一篇:潘政个人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