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智慧农业 >    正文

什么是立体农业

一、什么是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是一种农业模式,它通过合理组合和布局不同的作物、植被和养殖产业,以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在这种模式下,各种作物之间会形成一个垂直层面的配置,从而在单位面积内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立体农业模式的实现方式和内容多样化,以下进行详细解释。

一、立体农业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空间分层来优化资源配置。在立体农业中,不同高度的作物被种植在不同的层次上,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和土壤等资源,还可以有效避免作物间的竞争。这种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二、立体农业注重动植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除了植物的合理配置外,立体农业还结合了养殖业,如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的模式。这种结合有助于形成生态链,使得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提高整个系统的生态稳定性。

三、立体农业注重高效利用水资源。通过先进的灌溉技术和雨水收集技术,立体农业可以确保在干旱季节也能为作物提供足够的水分。同时,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土壤盐碱化,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四、立体农业在实践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立体农业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此外,立体农业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立体农业已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值得在全球范围推广和应用。

总之,立体农业是一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高效农业模式,它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动植物组合来实现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的最大化。

二、有农学人才告诉我~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区别么

立体农业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利用单位面积土地或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实现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复合种养。这种农业模式不仅注重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还强调多时序交错与多级质能转化,从而提高能量循环效率和物质转化率。通过巧妙的人工投入,立体农业能够显著提升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这一模式在农业生产中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增加了生态效益。

相比之下,生态农业则更侧重于遵循自然规律,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农业生产。生态农业的目标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它通过构建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体系,减少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简而言之,立体农业更注重空间利用和生产效率,通过多层次和多时序的种植与养殖,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生态农业则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通过遵循自然规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和绿色化。两者虽然在目标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共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益。

三、什么是立体式农业

1. 立体农业的定义与内涵

立体农业是一种综合经营方式,涉及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在我国,立体农业的定义有三种主要表述:

- 狭义立体农业专注于农作物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通过合理配置不同作物的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等,实行间种、套种、混种等,形成多层次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 中义立体农业扩展到单位面积土地或区域范围内,包括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借助人工投入提高能量循环效率和物质转化率,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的立体农业模式。

- 广义立体农业则从整个大农业系统的角度出发,涵盖生物功能维、资源开发功能维和经济增值维,它是一个经济学术语,与“循环经济”相似。

2. 立体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上述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对立体农业进行理论探讨,都是对传统平面农业的超越。第一种观点边界过窄,第二种观点较为全面,第三种观点边界过宽,失去了立体农业的特色。因此,立体农业可定义为:多种农业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3. 立体农业的模式与特点

立体农业模式基于物种、空间、时间、食物链和技术结构等要素的优化。主要模式包括丘陵山地、农田、水体和庭院立体农业。立体农业的特点体现在集约经营、高效利用、持续发展和产品安全等方面。立体农业能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实现环境与发展双赢。

四、立体农业是什么意思立体农业说的是什么

1. 立体农业是对传统农业概念的革新。在中国,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通常是“低层次的平面开垦”。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对农业资源进行立体化的开发和优化配置。

2. 立体农业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

(1) 农业生产结构的立体化。这意味着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例如,从上山开荒种粮转变为发展木本粮油;从围垦造田发展水产养殖;以及从单纯种植粮食转向粮食和草料兼顾的养殖业。简而言之,这是将农业的单一经营模式转变为综合性和立体化的经营模式,以及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开发的转变。

(2) 农村经济关系的立体化。这要求在推进农业生产的同时,建立起包括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储存、运输、交易和销售体系,以及提供技术、信贷、保险等服务的支持系统,从而形成农业生产各部门间的多元经济联系。

(3) 农村管理体制的立体化。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以发挥地区经济优势为核心的立体开发,需要建立在完善纵向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形成以分工合作为基础的多层次的横向经济管理体制。

热门推荐
  •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2024-04-17 10:54:01
    一、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
  • 什么是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
    2024-04-17 11:01:08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指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和方法,使计算机能够自主地执行任务、学习和做出决...
  •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2024-04-17 10:58:49
    一、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1、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
  •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2024-04-17 10:49:16
    一、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的要求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