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不象长江、黄河三角洲那样是单一河流冲积而成,而是由西、北、东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复合状态的三角洲。平原原为漏斗状的古海湾,珠江水系夹带着上游大量的泥沙,由于潮水的顶托作用在珠江口沉积下来,逐渐形成沙洲或沙坦。沉积方式有海湾回流处的淤积发育,沿河岸发育,沿岛屿台地发育,以及两主流之间发育等类型。最后形成平原上河水纵横交错、纠缠复杂的状态。清代珠江三角洲沙田开发的历史,就是当地人民与水争地的历史。他们运用围海工程改变了珠江平原自然冲积的状态,使沧海变成良田;为了与洪水、潮水作斗争,他们不断地修筑水利工程,捍卫民居田土;他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基塘生产系统。
农业工程是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对农业环境的改变,它不是单家独户的农户行为,而是
有目的、有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农业生产活动。珠江三角洲的围垦活动,水利设施的兴建与维护,连片基塘区的出现都有这样的特征,可称之为三大类型的农业工程。
水稻、糯稻、台灣李、鶯歌桃、水蜜桃、台灣梨、巨峰葡萄、改良種芒果、土檬果、荔枝、西瓜、竹筍、甘藍、結球白菜、花椰菜等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将职业由粗至细分为四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其中8个大类是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销售工作者;服务工作者;农业、牧业、林业工作者及渔民、猎人;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指的是职能和行业。职业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分工现象,它体现的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结合关系,也体现出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劳动产品的交换体现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
职业种类的划分是根据技术本身性质的不同、方向的不同、服务对象的差异而划分的,主要有政府类、专业技术类、农牧副业类、科学技术研究、一线工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
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白色工程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全面综合组建的工程农业。由于它是在高度洁净的工厂内进行生产,人人都将穿戴白色工作服从事劳动,所以形象化地称之为“白色工程农业”。即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地球上三大生物资源之一的微生物资源是至今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宝库。应用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微生物资源,创立微生物产业化利用的工业型新农业——白色农业,这已是当今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上一篇:印刷业算不算是化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