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智慧农业 >    正文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一、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 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7、 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 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臧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9、 在西北的(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二、玉树什么时候地震的

第一次地震时间为4月14日 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空军紧急准备抢救行动。

三、海东市有多大?

您还,青海省海东市是在原青海省海东地区于2013年更名的,其下辖2个区和4个县,总面积为1.32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72.10万平方公里)的1.83%,并不是很大。

海东市下辖:乐都区(原乐都市)、平安区(原平安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备注:图片来至于搜狗百科。

四、青海“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指的是什么?

——区域特色突出,协调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把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建成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经济区和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先导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积极承接三江源、环青海湖等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打造中高级人才培训基地,为全省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把柴达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支撑全省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为东部地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基础原材料支撑。

把环青海湖地区建成全省生态旅游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示范区;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旅游景区,促进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全省现代高效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农牧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为东部和柴达木地区提供优质畜产品;打造环青海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示范区,为东部地区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把三江源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全国和省内其它区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经验和模式,为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种质支撑;加快草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推进全省脱贫致富进程;打造三江源—九寨沟—香格里拉高原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为全省开发探险、登山、科考等高端旅游市场提供支持。

实施轴线开发战略,把“两带一线”打造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牧业走廊、新型工业走廊、水电开发走廊、生态旅游走廊和城镇化发展带,成为全省经济、人口的主要集聚区。加快“两带一线”交通、物流、电力、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合作互动机制,加强带线之间、上下游之间、园区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产业延伸,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带。加快兰新第二双线、格尔木-库尔勒、格尔木-敦煌铁路及地方支线铁路建设,充分发挥乘数效应,点轴结合,经纬交织,区域联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构建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1区6园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1区4园为主体,沿湟水发展带10个县域工业集中区为补充的工业化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特色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构建“三区十带”农业和“三大区域”畜牧业格局,以基本农田为基础,建设东部农业区麦类、豆类、油菜、马铃薯、果蔬产业带,柴达木绿洲农业区小麦、蔬菜、沙生植物(沙棘、枸杞等)产业带,环青海湖地区油菜、青稞产业带。稳步发展三江源地区生态畜牧业,加快发展环青海湖地区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东部农区畜牧业。构建以青藏铁路为主轴,以西宁、格尔木为枢纽,呈放射状、覆盖四区的交通网、物流网、电力网、通讯信息网,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型服务业。

——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分布渐趋合理。构建“一轴两群(区)”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以兰青—青藏铁路为主轴,以轴线上的主要城镇为支撑点,推进形成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镇群,以格尔木为重心的柴达木城镇化地区,以结古、大武等州府所在地城镇组成的城镇化格局,加快大通、乐都、贵德城镇化步伐,逐步发展成为新兴城市,使其成为全省人口和经济的主要空间载体。

——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与公共服务覆盖人口规模相匹配,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条件差距逐步缩小。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落实生态立省战略,构建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地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生态补偿、资源补偿等政策机制基本建立。

热门推荐
  •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2024-04-17 10:54:01
    一、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
  • 什么是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
    2024-04-17 11:01:08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指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和方法,使计算机能够自主地执行任务、学习和做出决...
  •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2024-04-17 10:58:49
    一、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1、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
  •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2024-04-17 10:49:16
    一、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的要求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