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计算机应用。客观的讲,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明朗,就业面也十分宽广,尤其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迅猛崛起,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大数据时代让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

第二、电子商务专业。这个专业不仅有前途还很低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这行业也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许多人都不知道电商具体是做什么的。据有关机构调查,电商未来的市场在十几万亿,因此造就的百万富翁也会多不胜数,可见电商领域潜力。而从事电商行业相关的职业在这种大的浪潮的推动下必将趁一把好东风。随着发展未来的前途更是不可低估。

第三、会计专业。会计是一个好专业,也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但是绝不是一份外行人看来那么轻松的工作,如果你真的有意从事会计这一行,至少先对会计有了一定了解再做决定。会计本身就是经验职业,随经验的累积和技术的提升相信未来大有作为。
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人类生存意识及懒惰意识不断提高
正统的评论说,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需要,这点俺不敢完全苟同,虽说发明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信息、管理方面的迫切需要,但最处的科技基本上是劳动阶层为生存为省力而奋斗出的产物。
以远一点的原始人说起吧,钻木取火的发现只是为了使人类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外面风吹雨打的又没有南极绒御寒不自谋出路可不成。到了后来发明的投石器,就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那时的人可没练过“八步赶蟾”之类的轻功,要想一顿板砖敲死几头牦牛什么的也是很困难的,有了上顿没下顿的饥饿状态使人们意识到事物对于生命的重要。
铁器时代的农具,是人类对生存产生的危机意识的延续形式。开片地除个草什么的用根棍绑块石头也能搞掂,但是毕竟没法把石头牢牢地绑在棍子上,而且大多数的石头形状都不太适合原始农业的工作,落后的生产工具满足不了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于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口粮,为了不必一次次困紧总从棍子上往下掉的石头,人们发明了锄头。
水车的出现是人类懒惰意识的最初表现形式,那时人们灌溉农田要完全凭借人力的挑运。从远远的地方或挑或担水倒进农田自然是件异常辛苦的事,估计就有几个嫌苦嫌累又有点创新意识的哥们儿开始研究如何能整出一个省力的灌溉方案。许是经过了长久的实验和完善,那几个懒汉的想法得到了实践的证实。人们可以一边踩着踏板灌溉一边撸着袖子扯淡了,这是农业史的一次质的飞跃。
再到后来被国人当作国宝传颂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懒惰思想开始升级。毕昇前辈做牛做马一辈子,刻了无数的字版,但是由于难以避免的高失误率,能被利用的部分也就相当于现在一个打字员三个月的工作量吧。那时的佣金估计也和现在的效益工资差不多,印出书才有钱拿。毕老前辈辛苦了一生,看到了无数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阶级弟兄的苦难史后开始觉悟,“俺们这种刻一整张版印一页书的效率太低了,而且错一个字整张版就废了。活干得不比谁少,成绩却不怎么的。”于是有了印刷史上的一次技术性革命——活字印刷术。
到了现代,大部分的发明简直就是对人类吃苦耐劳精神的莫大讽刺。觉得到外面出恭费事就有了室内的冲水马桶,觉得蜡烛光线不够就有了透亮的电灯,觉得走路太累就有了自行车。除去为生存而进行的必要工作,估计以后的人干什么都不用动手了,因为那时很可能已发明出了用脑电波控制的的保姆型机器人——瞧瞧,连动手操作遥控器的程序都免了。
说了这么多俺又发现一个问题,划时代的技术发明都是劳苦大众的杰作,那些悠闲的上层阶级因为本身的生活过于优越懒得去想什么有突破性的方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门有轿子干啥都不缺银子的老爷少爷们绝对想不到发明个除草机以解除频繁弯腰可能引发的腰间盘突出,多说捅估出来个九连环、遮臭的香水什么的营造一下小资氛围。
所以俺觉得,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是因为非上流阶层对体力劳动的日益厌恶,谁不想少干活多拿钱,不干活也拿钱?懒汉中的精英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然,不能懒得连脑筋都不愿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