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5年,秦来蜀国后,即设置蜀郡,管辖蜀国原来所统治的地方.大约公元前3世纪中期,李冰出任蜀郡守.他博学多才,知天文,通地理,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到成都后,李冰很快发现:这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但流经成都平原的岷江虽然水量丰富,却不利于灌溉农田。不仅如此,每当山洪暴发,大雨来临,岷江又成为成都水灾的罪魁祸首,频繁的水旱灾害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他总结历代治水(尤其是鳖灵治水)的经验,决定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修建一处大型工程,化水害为水利。
规模巨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和灌溉渠系两大部份组成。
渠首建在今都江堰玉垒山脚下的岷江上,包括分水堤(金刚堤)、进水口(宝瓶口)和泄洪排沙堰(飞沙堰)三大工程。
分水堤修在岷江之中,它把长江的重要支流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两股水流。外江是岷江主流,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立于激流之中的分水堤异常坚固,故被民间称为“金刚堤”。因其前部形同鱼嘴,又被民间称为“分水鱼嘴”。
进水口是人工凿开玉垒山而形成的一个小缺口,被民间称为“宝瓶口”,内江水即从这里流入灌溉渠道中。
泄洪排沙堰在分水堤和进水口之间,是一道低矮的滚水堤,被民间称为“飞沙堰”。如果内江水量过大,进水口无法接受,一部分水就会翻过滚江堤流入外江,与此同时,泥沙也随水流排入外江。这样,就可以确保灌溉系统的安全。
灌溉渠系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形网状结构,遍布成都平原。从进水口(宝瓶口)流入的岷江水就通过大小渠道,流进农田之中,浸润成都平原的禾苗。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明珠,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具有选址合理、自流灌溉、无坝引水和就地取材等特点。
都江堰渠首建在岷江从山地进入平的的地势转折处,选址的成功为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效益提供了条件。
都江堰从引水到清水流入农田,基本不靠人力,利地势落差和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实现了全程自流灌溉,把灌溉成本降到最低点。
为满足灌溉用水的需要,都江堰引用了大量的岷江水,但并未建筑堤坝将岷江截断,工程建设没有改变岷江的水文地质状况和生态环境。因此,都江堰是世界上罕见的生态型元坝引水水利工程。
水利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材料。可是聪明的古代成都人却用当地盛产的廉价木料、竹子,甚至一钱不值的鹅卵石做材料,建成了这一宏伟工程。
“笼石治堰”是都江堰修建者根据当地条件,总结民间的治水经验而创造的一种修筑堤坝的特殊方法。这就是用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将竹笼放在适当的位置,往笼中装入鹅卵石,再将一个个盛石竹笼垒起来,便形成了可建可拆的堤坝。这种办法一直使用到20世纪后期,才被钢筋水泥堤坝所替代。
作为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灌溉、防洪、运输等多方面的功效。
灌溉是都江堰最重要的功效。这座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的上万顷农田得到灌溉。它建成以后,成都平原既少旱灾又少水灾,成为中国西南乃至全国的重要粮食产区,获得“开府之国”的美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内江、进水口(宝瓶口)和泄洪排沙堰(飞沙堰)有效地控制着岷江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使岷江洪水危害成都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同时,平原上大大小小的渠道,在暴雨来临时,又成了排水通道。从此,成都平原水灾被基本消除。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五华县辖16个镇: 水寨镇:水寨镇地处五华县城,位于五华河与琴江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东临琴江河,北倚五华河,南接本县横陂镇,西与转水镇相连,总面积99平方公里,是五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贸易中心。下辖 4个居民委员会,23个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底,全镇总户数47782户,146941人,其中非农78830人,农村68111人。 河东镇:河东镇地处县城,交通便利,有水双、水梅公司横贯其中,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416亩,山地26251亩。辖18个村1个居委会,219个村民小组,有人口61780人,其中农业人口52914人。 华城镇:华城镇是梅州市五华县北部重镇,北与河源市龙川县毗邻,东与梅州兴宁市交界,距县城水寨镇25公里,是梅州市通往珠三角地区的门户,也是全省270个中心镇之一。华城镇总面积247.5平方公里,辖34个村委会,527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委会,有32781户,共110435人,其中农业人口90694人,非农业人口19741人。 安流镇 :安流镇地处五华县南部,东与棉洋镇相接,南与梅林镇接壤,西与周江镇相连,北与横陂镇交界。区域面积238平方里。辖4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2.5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1.4万多人。安流镇府设在安流圩。 郭田镇:郭田镇是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从原油田公社分设的建制镇,地处海拔1277米的鸿图嶂下,五华县东南部,是五华县三个重点老区镇之一,总面积142平方公里,有耕地1.35万亩,山地16.3万亩。 双华镇:双华镇地处五华县东南部,毗邻揭西、丰顺、距县城28公里;辖16个村,1个居委会;有5587户,32550人;辖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 棉洋镇:棉洋镇地处五华最南端,毗邻揭西县,辖区总面积达254平方公里,离县城45公里。1958年9月设立棉洋公社,1983年10月改设区,1986年3月改设镇到今。2004年,在乡镇撤并时,原桥江镇并入棉洋镇。目前,全镇有山地面积26万亩,耕地面积4.6万亩,全镇上辖25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有16090户88447人,其中农业人口有84315人,设有42个党支部,省道安埔公路贯穿9个行政村。镇府干部、职工有120人,村干部161人,设有棉洋、桥江、平安3间初中,30间小学、卫生院2间、敬老院2间。 梅林镇:梅林镇位于五华县南部山区,琴江河上游,毗邻揭西县,距县城50公里。全镇有1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7615户45800多人,有劳动力1.8万多个,有山地面积14.5万亩,耕地2.1万亩,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古大存同志的故乡。 龙村镇:位于梅州市最南端,南与揭阳市揭西,河源的紫金,汕尾的陆河相临!北与梅林镇,西与华阳相临.距县城56公里镇府设在龙村村,总面积137平方公里下设龙村.塘湖.硝芳.登畲等村.....有劳动力1.9万多个,五华琴江河源头, 横陂镇:横陂镇位于五华县城西南8公里,总面积236平方公里。解放初期为区、乡建制,1958年9月成立横陂公社,1972年10月分出小都公社,1978年2月分出锡坑公社,1983年11月撤社设区,1986年11月改设镇。2003年11月锡坑镇并入横陂镇,2004年11月小都镇并入横陂镇,现辖35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共569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有20694户,102140人。 华阳镇:华阳地处五华西南端,毗邻紫金县,是五华县通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出口之一,全镇辖十三个村、一个社区居委会,共8000多户45000多人。 周江镇:周江镇地处五华西南部,距县城38公里。原中兴镇并入后,全镇总面积199.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25.9万亩,耕地22190亩,其中水田19366亩,旱地2824亩。下辖2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39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8659户,总人口48874人。 长布镇:长布镇位于梅州市西部,与河源市龙川县毗邻,是出入广州、深圳等地的门户,韩江源头,广梅汕铁路由西向东经过,笔直,宽阔的205国道穿腹而过,交通便利。总面积98平方公里,15个村,1个居委会,10478户,42524人。 潭下镇:潭下镇位于五华县西部,地处山地盆地带,全镇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设2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户数9400户,总人口4.9万人。 岐岭镇:岐岭地处梅州市西部,五华县北部,韩江源头,与河源市龙川县接壤,是梅州出入广州、深圳等地的门户。205国道、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公路由西向东穿腹经过该镇,交通便利,条件优越。全镇154.5平方公里、25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6613户、72563人。 转水镇:转水镇地处华城与县城水寨之间,转水镇面积158.5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61300多人,是期著名的侨乡和红粬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