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需要逐步进行,不能一蹴而就。
如果是写论文的话,建议按照以下提纲和思路撰写:
一是前言背景。
1.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2.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3. 国外农业发展历程。
二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1. 生产规模小,分散不集中。
2. 农业劳动力减少。
3.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4. 。。。。如果你还能想出来再往上加。
三是如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 有序流转土地。
2. 制定农业补贴政策。
3. 加强农业科研投入。
4.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
5. 。。。。。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中国有8亿多人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如果农业发展不上去,农民的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村的稳定就可能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可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我们国家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这还要你说吗,农业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当然要因地制宜了,你南方,水多,不可能种小麦吧?一些降雨少的地方,只能种点耐旱的作物了,不可能种水稻吧?晕死了。如果你说的发展农业仅仅指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而言,也许这个问题还可以再答下去吧。
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在一些大城市周围,适当的发展蔬菜畜牧以及渔业等,可以为大城市提供比较便利的生活需求,这样以来,区域经济也能更好的良性发展吧。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两年,整个国际市场粮食等农产品供给趋紧,国内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粮食连续四年增产、
农民收入连续四年较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要继续推进增产增收,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到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下更大的力气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政策上更加倾斜,投入上更加有力,全面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加强。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继续实施对主产区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要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坚持做到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维护建设税政策,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下一篇:农业小型气象站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