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跳步简介:
跳步是突破摆脱防守的方法,走步才是违例,也不计入犯规。
跳步这个词汇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篮球的规则范畴,只是业余选手更多时候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控球者双脚离地后手中球由于防守球员的成功防守或者干扰导致球没有出手而进攻方的双脚再度落地的行为。这是一种走步行为的衍生,目前这个称呼也慢慢出现在一些官方体育媒体的描述中。
2、跳步的尺度判断基本上的要点如下:
(1)如果控球方双脚离地后手中的球出手后被防守者拍到,落回控球方的手中,进攻可以持续,不因由于该次的干扰打断比赛;
(2)如果控球方双脚离地后手中的球没有出手而被防守者拍到,导致控球者从起跳到双脚落地这一时段没有球离开身体的瞬间,可以吹罚进攻方走步。
基本跳步双脚落地之后可以以任意一只脚为中心脚,这就给防守方带来了很大压力。 也就是你突破效率提高了。
所谓走步就是球在手上时走两步以上而球未出手,如果运球时出现球在手上时走两步以上就是带球走步。
所有篮球比赛,包括NBA对走步吹得都是很严的,但观众却不清楚什么才算走走步,要看清是否走步,先要懂得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走步是从那球后在脚第一次离地时开始算,如果那球是脚是凌空的,就等那脚落地再离地时开始算。
所谓走两步就是,每只脚都离地一次,再落地一次。如果球在手上走完两步后,先落地的脚再离地的话球就必须传或投,如果继续运球或持球的话就是走步。
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有一只脚不停的走而另一只脚始终在地上,他始终只算走一步,如果已经走两步了只要先落地(双脚落地的跳步无所谓哪只脚先落地)的那只脚始终不离地,不论另一只脚走几步都只算两步(不算超过两步)。
如何跳步
1、单脚——双脚。
运球或接到传球时,并且队员的脚步是在移动中,他结束运球时可以拿球,接着单脚起跳,最后双脚同时落地。这就是大多数情况下的跳步。
2、单脚——单脚。
仍是运球或接到传球的队员并且在移动中。他结束运球时可以拿球后,单脚起跳,再单脚落地(注意:后面这个单脚可以是任一脚)。
比如,A1跑动中结束运球,他拿球左脚起跳,接着再右脚落地,最后投篮或传球(这就是所谓的“三步上篮”,郁闷,其实就是连贯的拿球跑两步)。
再比如,A1跑动中结束运球,他拿球左脚起跳,接着左脚落地,最后仍是左脚起跳在空中投篮或传球。这类似于田径比赛中的三级跳,只不过我们的规则只允许跳两级。
——课堂纪律之我见
杨强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纪律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好的课堂纪律可以保障教与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势在必行。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使课堂“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建议,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课堂纪律;教学活动;榜样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指出:“好的课堂从纪律上应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进行!”在本文中,笔者将谈谈自己对课堂纪律的看法,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阐释如何才能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课堂纪律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好的课堂纪律可以保障教与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2006年笔者接八年级(13)班的英语时,这个班级的纪律差是众所周知的。一次刚上课不久,就听到一位学生吃苹果发出的清脆声音。笔者当时非常生气,并给予警告,但是毫无效果。接下来学生的反应更是糟糕,有的开始议论刚才的事,还有的学生竟然变本加厉扰乱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如何能不影响教师的情绪,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呢?
但好的课堂纪律并不意味着学生“手背到身后,无声地听讲”、“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纪律要严,但不能死。自由的是思想,需要约束的是行为,充满活力中的“活”是思想活、思维活。在思想和思维活起来后,是把学生思想的内容、思维的方向引导到教学内容中来。当多数学生的思想和思维都在教学内容上活起来时,课堂气氛就会是热烈而不是混乱了。相反,如果不是思想和思维的 ;活”,而是行为上的乱,那就需要花费精力整顿纪律了。
那么,我们应该该如何控制课堂,管理好课堂纪律,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呢?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教育功底,善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马卡连柯说:“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笔者曾经上过这样一堂课,这节课的内容是8B,Unit3,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刚刚上课,笔者提出两个问题: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 What kind of games do you like?这样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这种氛围对笔者很自然地过度到本课的内容上来非常有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笔者又布置学生完成一个任务:Who can tell me how to play this game?果然,学生们的兴趣极高,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竟能熟练地复述课文。
二、教师应善于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周全,考虑课堂纪律的掌控,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组织了一次让学生们畅想自己未来理想生活的演讲比赛。第一位学生演讲结束后赢得学生一的片掌声,非常成功。但是第二位学生显得有点兴奋,导致演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找出应对措施,将尴尬化解于无形之中。
三、教师应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就有了模仿的对象,其行为方式的改善也就有了具体的标准。由于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身体力行,注意自己的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教师应走到学生身边,了解学生的问题
有的教师习惯于一节课喜欢站在讲台上,但是这不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毕竟讲台距离教室后面的学生较远,教师不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因此,教师应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并答疑解惑。这样,学生不仅会对教师充满亲切感,而且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同时,对走神的学生也是一种督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纪律环境与课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