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智慧教育 >    正文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

一、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青少年无论思想、心理、智力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了适应这些特点,家长要学习教育知识,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家长和教师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场景,让孩子去体会,去认识。当你的孩子学习退步或偶尔一次考试不理想时,千万不要因此否定他的努力。这时,他需要的是关爱和理解。哪怕是一句赞美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这些表扬和激励会给孩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孩子的成长,除了需要物质上的给予外,更需要您的宽容、安抚、理解、激励和耐心的教诲。

二、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许多家长往往注重的是做有用的人,在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忽视了对孩子品质和性格的培养。其实,正直、善良、诚信,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爱心和自强自主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孩子们不但需要知识技能,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壮的体魄、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有识的家长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全面培养孩子,铺就一条宽广的成长之路。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不断激发求知欲。他们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以慈母的爱心温暖孩子,以严师的教诲要求孩子,以朋友的姿态帮助孩子,重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注重心理健康培养。

四、重视诚实、守信教育

学生犯错误很正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要能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培养孩子诚实、守信最好的方法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心中理想的父亲应该是勇敢、坚定、大度、和蔼可亲,有责任感,有现代意识,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心中理想的母亲应该是温柔、贤慧、理解、宽容,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是心灵的港湾

五、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鼓励他展翅高飞

孩子在身心发育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保护这种求知欲并培养其创造力,给孩子一个自己探索和选择的空间。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保护孩子的兴趣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并注意帮助和引导,要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之不断努力,有所成就。

六、用智慧与耐心寻求孩子成才之道

每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天赋、兴趣与个性。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种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其特长和短处,根据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七、把痛苦和难堪留给自己,把快乐与自信留给孩子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快乐、痛苦,苦也罢、痛也罢,能扛的都该由大人去扛,不该把不幸的阴影留给孩子,造成孩子感情创伤和性格缺陷。父母双方的言行,都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彼此都需要大度和责任心。要努力把快乐和自信送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撑和正常的生活空间,使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得到正常的发展。

八、家教中最忌讳的几个问题

1、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按自己想象的方式学习、生活。

2、期望过高,逼子成龙,望女成凤;

3、粗暴施教,孩子心灵受摧残;

4、不重素质重分数;

5、有爱无教,过于溺爱;

6、忽视青春期,该导航时未导航;

7、外界污染疏于防范引导。

二、《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 怎样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张梅玲

父母教育孩子,的确需要付出心血,付出智慧。这样才会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所以父母的教育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三、教师具备的教学智慧

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善于调控课堂

放慢语速

学会倾听

及时鼓励

善于评价

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和好奇心

有幽默风趣的语言

四、中国古代的趣味的智慧语言

花无百日好,人无百日好。

人无远虑,自有近忧。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道无花空折技。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请告知几条关于教育箴言的句子!

优秀的教学将不是去为教师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去建构更好的机会。

—Seymour Papert,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

Better learning will not come from finding better ways for the teacher to instruct but from giving the learner better opportunities to construct.

—Seymour Papert, Professor Emeritus, MIT Media Lab

“大爱都是相朴素和拙厚的。它琐碎而又细小,藏在生活的某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里,像一滴水渗进土壤,像一缕烟散在空中,平和淡远,却又挚情浓烈。”

爱心是自然界的第二个太阳

比教学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字。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教育是一种唤醒与引出,教育是一种鼓励和激励,教育要顺其自然。教师是援助者、指导者。

教师本身就是一门课程,就是一本书。要让学生从教师这门课程和这本书中读到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力量,学会做人。浑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教育机智,给学生以灵气。

教育的一个基本的目标和成功标志,是要使人们能够自我教育。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

良好的教育使一个人起码获得三种益处:具有并维护人的尊严、对社会有用、有助于国家的治理但又不被国家所奴役。好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也就是使他真正成为他自己。

不能单纯把教育视为使国家繁荣、强大的工具因而才重视教育,更应该把教育看做是塑造国家、改造国家的基石。

一切不看对象的超前和拔高的教育都等于摧残孩子,是在用成人都难以承受的重负将他们压垮。

在教育上亟待破除的一个偏见,就是以为只要有良好的后天教育,就能使每个孩子都成为天才。

所谓“天才教育”的结果多半不是把一个普通资质的人培养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儿。

教育不可能制造天才,却可能扼杀天才。因此,天才对教育惟一可说的话是第欧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才,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

意识形态不是道德,学科知识不是智慧,竞技能力不是健康。

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

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

每个人不一定有出众的才华,但是每一个人经过教育努力便能成为真正伟大的人,这才是我们该追求的理想。如果能够好好培养自己的兴趣与才能,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好好为人群社会作出贡献,便是伟大的人。(11页)

目前在过度激烈的升学竞争中,“成人”的教育,被忽略了,而“成才”的教育也因为过度重视以“笔试”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就的结果而受到很大的伤害。

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把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有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我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遭到普遍的漠视: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现代教育已实质性地演变为一种“训练”,宏观世界的目的在于通过特殊智能的训练而胜任某一种职业,从而使教育萎缩为职业的附庸和工具,这绝非真正的教育。(17页)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倍加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我想起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人性中最可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常识。可一些教师对学生随意地批评侮辱甚至是体罚、变相体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是的,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保护学生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甚至还应善意地保护学生恶作剧那样的“可爱的错误”。保护,这本身就是素质教育。

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梦是一种内在的对美与善的向往,梦浓缩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是生活的一种预演。梦,尤其是孩子们的梦,美丽而又脆弱,它实际上是孩子们柔嫩心灵的化身。我们不要轻易打破孩子们的梦。但现实中的教育却往往扮演着残酷的角色,用我们无形的手碾碎他们的梦,剥夺了他们做梦的权利。孩子们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窄,属于他们的时间少之又少,……他们失去了梦想的激情和能力

热门推荐
  •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2024-04-17 10:54:01
    一、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
  • 什么是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
    2024-04-17 11:01:08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指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和方法,使计算机能够自主地执行任务、学习和做出决...
  •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2024-04-17 10:58:49
    一、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1、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
  •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2024-04-17 10:49:16
    一、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的要求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