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11人,副教授和高工30余人,学历层次高,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一直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和“973”国家级高科技等项目,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和软件方法学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或上海市)科研成果30余项;教学水平高,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多项,主持上海市精品课程3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网络中心等单位,为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本专业除了有学士授予权外,还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含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硕士点);计算机技术领域、软件工程领域两个工程硕士点。可以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进一步深造提供后续服务。实验装置先进,拥有多种机型的大型计算机房可供学生上机实践,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实践训练。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接口与通信、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应用设计和开发经验丰富,毕业后可以
1. 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2. 从事计算机公司信息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3. 从事金融、贸易、商业机构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工作;
4. 从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我校的动力工程系,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三个系之一。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在船舶轮机、动力装置、舱内环境控制、振动与噪声控制、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在船舶、能源与动力行业中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学院现有“轮机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水声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与“土木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拥有“热能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3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2个专升本专业和3个专科专业。 其中“轮机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重点建设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建有“江苏省船舶与海洋空调冷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个。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
学院下设轮机工程系、动力工程系、人工环境系3个教学系,1个工程实训中心和5个研究所,并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管理机构,现有教职工45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高级实验师2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5%;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省 “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及各具特色的学术梯队,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院依托行业优势,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预先研究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科研体系,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镇江市社会发展计划项目等在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近40项。
学院现拥有轮机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下设热工基础实验室、动力装置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振动噪声实验室及轮机仿真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约1200万元,其中20万以上设备10余台套。目前实验室拥有船舶柴油机性能试验及船舶辅机试验等综合实验台架、船舶轮机综合仿真操作系统、轮机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数字系统、燃料电池SOFC堆实验测试系统、VCR便携式热成像仪(德国)、扭振测试分析仪、多种传感器、丹麦B&K多通道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B&K 2250-H-003手持式噪声振动分析仪等。实验室配备有浪潮TS10000高性能计算服务集群工作站,拥有STAR-CD、AVL EXITE(POWER UNITE)、BOOST、FIRE、NASTRAN、ANSYS、COMSOL Multiphysics等大型计算分析软件。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质量取信、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正式出版教材15本。
学院充分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拓展学生素质,通过加大校企联合,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共同建设产学研基地、学生实习基地等15个。我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大赛三等奖2项、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平均98%以上。
作为江苏科技大学最早创建的院系之一,学院经过多年的奋斗及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将秉承 “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院风,不断努力,勇于创新,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