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云南中秋节哪些地方有活动?
2023年云南中秋节期间,以下地方可能举办各种中秋节活动:
1. 昆明市:如果天气好的话,昆明市的滇池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地方,人们可以在那里举办露天烧烤、赏月等活动。此外,昆明市的一些公园和文化广场也可能组织丰富多彩的中秋节庆祝活动。
2. 大理市:大理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中秋节期间,大理的洱海景区和古城可能会组织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龙灯舞、花灯展览等。
3. 丽江市:丽江是一个有着浓厚少数民族文化的城市,中秋节期间,丽江的束河古镇和丽江古城可能会举行各种传统民俗表演、舞蹈演出以及传统美食品尝活动。
4.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境内的玉龙雪山是云南著名的雪山景区,中秋节期间,这里可能会举办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登山望月、观赏民族歌舞表演等。
请注意,以上为预测的可能活动地点,具体的中秋节活动安排还需关注当年实际举办的活动公告或媒体报道。
2023年云南中秋节期间,各地举办的活动丰富多彩。昆明市将在翠湖公园、西山公园、大观公园等地举办传统文化展览、中秋晚会等活动;大理市则会在洱海湖畔举办灯笼展览、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丽江市告颤则会在古城区举办中秋夜市、花灯展览等活动;玉溪市将在红塔公园举办袜数败文艺演出、品尝中秋美食等活动。除此之外,临沧市、保山市等地也有不少精彩的中秋节庆活动等着游客前来体验。
昆明中秋有啥特产?
昆明中秋的特产比较多,比如应季的核桃、板栗、新上市的新米、晋宁夕阳葵花籽、安宁红梨、呈贡宝珠梨、团结乡的糖芯苹果、冠生园、桂美轩各种月饼(云腿、白糖、洗沙、玫瑰、五仁、麻仁)月饼、水煮毛豆、石林糯玉米。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特产,现在交通物流都比较方便了,什么好吃只要上市昆明的市场都能立马买到。
云南十大好吃月饼?
中秋礼品在云毕散南有很多,排行榜前十名的我看是:第一名,云南嘉华月饼,第二名,云南潘祥记月饼,第三奥迪,云南德和月饼,第四名西双版纳,云南嘉华鲜花饼,第五名,云腿月饼,第六名,云南火腿,第七名,云南普洱茶,第八名,云南鲜花干花,第九名,云南野生菌礼盒,第十名,云南名烟。
2021年云南展销会信息?
2021第十一届中西部(昆明)医疗器械展览会
2021/3/5至2021/3/7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号.CN2021昆明国际广告标识及LED技术展
2021/3/13至2021/3/15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号.CN2021昆明国际广告标识
2021/3/26至2021/3/28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号.CN2021年昆明美博会
2021/6/1至2021/6/3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春城路289号会展号.CN2021第四届中国(昆明)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与智慧消防展览会
2021/7/8至2021/7/10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号.CN2021第十五届昆明石博览会(石博会)
2021/7/8至2021/7/12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号.CN中国西南畜牧业展览会
2021/8/16至2021/8/17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号.CN2021第9届云南昆明国际城镇水务及水处理技术设备展览会
2021/8/18至2021/8/20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号.CN2021云南昆明国际城乡环卫及市政设施展览会
2021/8/18至2021/6/20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号.CN2021云南昆明园林景观及庭院设施展览会
2021/8/18至2021/8/20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号.CN2021云南昆明国际智能家居家具展览会
2021/8/18至2021/8/20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号.CN2021年云南国际建筑及装饰材料博览会
楼盘名称:临沧澜山国际
城市:临沧
楼盘位置:312省道附近,云凤公路糖厂片区
产权年限:70年
其他交通方式:乘坐1路环线,4路环线,13路车可到达小区。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87333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5%,共22栋楼,停车位规划机动车停车位1255个,非机动车位4146个
周边配套:小区内部配套:公园,超市 ,休闲娱乐会所、托儿所、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设施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搜狐焦点网,为您提供房产信息,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
满族服饰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点和民族性格的神韵,这是满族在其民族形成过程中一种长期生活积淀的结果。首先,它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即历史给它留下的深深痕迹。满族承袭女真族的旧俗,其中也包括发式、服饰。女真族的男子是剃发编辫,满族男子亦是辫发垂肩。
在《大金国志》中记载,女真人是“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的民族,每见巧兽之踪能不动声色地置之于死地,食其肉、衣其皮。满族则步其后尘,颇爱穿皮,只是按满俗,禁用狗皮而已。
其次,满族服饰的地方性特点也十分突出。由于地处寒冷,满族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戴帽子的习惯,这同汉族男子的“二十始冠”及束发绾髻,扎系布帻有着天壤之别。
满族人的帽子“寒暖异制”, 即冬天戴皮帽, 春、 秋戴暖帽,夏戴草编凉帽,并在帽子顶点缀着“红缨”,即醒目又艳丽。至于足下就更具有地方特色了,冬季普遍穿用的靰鞡鞋所用的靰鞡草,只有东北才有,当初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时期,努尔哈赤就是“足蹬鹿皮靰鞡”。
男子旗装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武勇。以后,由于清帝提倡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给“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
女子旗装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多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 、袖口 、领口、 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 、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
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要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这样缝制的旗袍是最完美的。
扩展资料:
服饰历史
编辑
明朝,南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皮兼用。迨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至于闲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绸缎或布制做,外套马褂,直到辛亥革命,率以为常。
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喜用绸缎制做。在北京等地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为有清一代的时装。辛亥革命后,旗袍的样式由肥变瘦,并有长、短袖之分。经过不断改进,一般样式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满族服饰
满族服饰比较有传统特色,主要分四部分:
帽饰: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
服饰: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袍(即长袍)、马褂、坎肩、套裤。旗袍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马褂则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
鞋饰:男人的鞋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冬天穿猪皮或牛皮靴,年迈老人多数穿高腰毡鞋。女人穿鞋下窄上宽、鞋脸尖端突出上翅、两侧绿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具体有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头鞋、尖头鞋;
佩饰: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选戴哪一种首饰要根据地位身份,一般说首饰的好坏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贫富。
男子旗装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
男子旗装
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武勇。以后,由于清帝提倡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给“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
女子旗装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多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
女子旗装
女子旗装(
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
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要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这样缝制的旗袍是最完美的。
鞋子特色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花饰,
命妇朝褂
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
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
马蹄袖是游牧民族最显著的特征,在清朝中有反映,而农耕民族注重审美观,崇尚娴静,舒适,衣服较宽松,...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颜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本土为戴暖帽、穿马褂、行袍的男子。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其中一种为“马甲”或称“坎肩”,男女皆着。样式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一般穿在里面,样式也比较窄小。清末时,有把马甲穿在外面的。还有一种多钮扣的马甲,称“巴图鲁看坎肩”( 巴图鲁是满语,是“勇士”之意)。这种马甲,四周镶边,在正胸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粒,俗称“一字襟”马甲,或称“十三太保”。先在朝廷要官服用,故称“军机坎”。以后,一般官员也多穿着,成为一种半礼服。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清代礼服一般无领,穿时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领。春秋季节,用浅湖色缎,冬季用绒或皮,这种领子,又称“领衣”,又因形似牛舌,故俗称“牛舌头”。质料用布或绸缎,前为对襟,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还有一种披肩。形似菱角,上面绣以纹样,多用于官员朝服。本土为领衣实物。
清代服饰 清代妇女发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清朝中叶,汉族妇女模仿满族宫女发饰,发饰品种繁多,各个时期流行的发式也各不相同。汉族妇女服饰,初期仍如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礼服。袍衫(旗袍)为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也深受汉族妇女的喜爱,不过满族的女装没有汉族的宽大。满族女装一般为窄而瘦长,多在外面加坎肩。此图为梳旗髻、穿旗袍及梳平髻、穿袄裙的妇女。
清代服饰 清代妇女发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汉族妇女的发式,在清代中叶模仿满族宫女发式,以高髻为尚。以后还流行过平髻、圆髻、如意髻等样式。清末,崇尚梳辫,初在少女中流行,以后逐渐普及。满族妇女发式,大多以为钿子为饰。钿子以铁丝为骨,也有用藤丝的,外面裱以黑纱,上面饰有翠翟。普通满族妇女,多为“叉子头”式,也称“两把头”、“把儿头”的。后来,受汉族影响,一般都将发髻梳成扁平的形状,俗称“一字头”。到了清末,这种发髻越来越高,逐渐变成“牌楼式”的固定装饰,只需套在头上,再加一点花朵即可,名为“大拉翅”。汉族妇女服饰,初期仍如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礼服。而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为袍衫(旗袍),不过满族女装一般为窄而瘦长,多在外面加坎肩。
满族服饰就是旗装,旗装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旗装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四面开衩。古旗装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女式旗装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女式旗装除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外,下摆及小腿,有绣花纹饰。满族妇女往往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根据季节变化,还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
上一篇:家乡的变化作文 500字 急
下一篇:moorgen智能家居怎么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