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主要的是你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成就感。现在的学校只知道学生的成绩好坏论英雄。
所以如果在学校成绩不好,很难得到承认,但是成就感和认同感是每个人都期望得到的。这时候你就倾向了网络。毕竟在这里只要付出了时间就能得到回报。
所以你要面对的不是把号码买了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目标,当你达到以后这个满足感就会冲淡你的游戏隐。
给自己一个短期的目标,比如一个星期内背会多少个单词。在期末的时候成绩追赶上多少。
和你读父母谈谈,让他们多鼓励你,每当你有成就的时候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自己也要先学会表扬自己。
你的经历我也有过。所以我给自己找了个目标,慢慢来不要害怕。回到现实中来,找到你在这里的身份。
“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究竟有什么样的心愿?乌鲁木齐市教育部门近日对一些儿童进行随机调查发现,许多儿童想在“六一”实现的愿望都与吃喝玩乐有关。大部分儿童希望“六一”能有蛋糕、饼干等好吃的,还能得到高科技玩具车、变形金刚、七巧板、一套福娃、魔方、彩笔、篮球等礼物;只有很少一部分儿童想得到一些书籍 ,如《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童话。
而家长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想给孩子什么呢?“一年就一个‘六一’,只要孩子玩得高兴就成,花点钱是应该的。”持这类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许多家长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愿望。只要这个愿望还算健康合理,做家长的就应该尽量给予满足。但此时,另一些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家长就感到很无奈了。他们看到其他家长带着孩子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跟风。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自卑情绪,更害怕孩子由此心灵封闭,导致亲子沟通的不畅。
正如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的那样,在“六一”到来之际,家长不能仅仅满足于给孩子买吃和玩的礼物,应多从心灵成长等方面引导孩子,不要让“六一”儿童节变成“儿童消费节”。当然,孩子们喜欢吃、喜欢玩,这是天性,但从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完全放纵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要求是不智的。而在节日的消费上,形成攀比之风,则更是要不得。
很多时候,亲人的爱不只表现在物质上,更表现在情感沟通和精神培育上。亲手为孩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可能更能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孩子把家长的行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的记忆,可以让孩子产生好奇心。当孩子听到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时,很容易会认识到自己的童年与长辈的童年比起来是多么幸福。家长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与社会多接触,比如让孩子在“六一”时把自己不用的书、不穿的衣服和不玩的玩具收集起来,或者让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买成礼物,送给困难的小朋友或灾区的儿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又让孩子体验到慈善的意义。
此外,在丰富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和社区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一些科技和人文展览,或者组织一些作文比赛、诗歌朗诵及主题演讲等活动,以此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当然,这些集体活动,应该寓教于乐,使孩子们既能从活动中获得教益,也能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家长在孩子们自己的节日里满足孩子的愿望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一个“度”。因为有时候快乐和高消费无关,而只是心灵的感受。对正在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心灵的健康和快乐,是最好的礼物。(王瑟)
上网为了玩形成的是网瘾,上网为了工作而离不开是上网过度。
你没别的事可做,用上网打发时间而过度,这是越过了网瘾倾向,已经是轻度网瘾了。
改变首先是提高认识。然后才能使你自己产生改变的行动。
1, 为你的愿望服务,使你的梦想长大,成为一棵树。
2,如果你是玩游戏成瘾,当知道,游戏是以赏识教育的方法,使你爱上它的。
3,如果你是信息收集成瘾,当知,知识是学不完的,信息的收集也是没有终结的,知识知道没有用,行动才有价值。
4,如陶洪开教授所说,电脑是工具,不是玩具。用电脑的人是聪明的人,玩电脑的人是没有大用的人。 最终,玩电脑的人,是给用电脑的人打工。
5,对我们来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恐怖的个人,也不是那恐怖的国家,而是那些优秀的人比我们还要更努力的学习工作选择---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6,如果你是在家上网,那么,你就给闹钟定时,让他来提醒你。 如果你是在网吧,那么,就少交钱,给自己定时。
7,在家上网,把你的电脑放到家中的公共区中,如客厅。让大家来监督自己。
8,每次上网前,都抱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定下自己的时间。 完成这个目的,就下线,并想好另一件要办的事情。
9,戒网瘾主要靠的就是自己的意志力。 指挥不动自己的身体,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那我们的希望又在那里?
10,市面上,关于戒网瘾的书有七八种了,选一本,看看那些深受其害人的案例,你会自觉远离网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