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
经历过一次落榜的学生,通常压力较应届生大。首先来自自身的压力,害怕第二次落榜;其次是父母的压力,即使父母给予支持和鼓励,学生在心理仍然会有愧对父母的心态;第三是外界压力,重考生年龄大于应届生,面对同学朋友会产生颜面上的压力。
对此,勤业教育的段老师认为,对学生应从心理和情感因素两方面进行疏导。学生经历一次落榜,最大面临的是情感打击,学校要与家长沟通,家长要与学生沟通,把学生从情感打击中呼唤回来,使之产生内心动力。
做到思想上的端正
要不怕苦。读高复这一年是要花力气的,不是轻松的,如果不花力气不刻苦,一年一晃就过去了,就会毫无收获。其次,要下决心和恒心。说得容易做起来是比较艰难的,一开始雄心壮志,读了一个月后开始觉得乏味,很多学生会出现倦怠、泄气的状态,决心开始动摇,恒心不足。
对此,段老师建议,每个学生都应分析失败原因,从第一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到早计划,为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影响决心的因素提早作出准备,不断调整,激发斗志,以持续学习动力。
注意吸取失败的教训
1、忽略基础,过于浮躁
2、缺乏恒定、清晰、强力的高考奋斗目标
3、眼高手低,不愿意亲自动手进行各科复习内容的自我整理、自我归纳、自我梳理
4、未能及时做好复习信息的反馈汇总
5、不善于制订科学的小计划
6、没有养成每日自我暗示、自我调节,以进入自信、乐观、向上的积极学习心态的好习惯
一般过去式 表示过去的动作和状态。 I met him yesterday. 昨天我碰见了他。
一般过去式构成: 表示一般过去式的动词通常用动词的过去式形式来表示,而动词的过去式是在动词原形的基础上变化的。动词的过去式可分为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如下:
一般情况下,动词词尾加 -ed ,如:
worked played wanted acted
以不发音的 -e 结尾动词,动词词尾加 -d,如: lived moved decided declined hoped judged raised wiped
以辅音字母 + y结尾的动词,把-y变为-i 再加-ed,如:
studied tried copied justified cried carried embodied emptied 以一个辅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闭音节动词,双写词尾辅音字母,再加 -ed,如: stopped begged fretted dragged dropped planned dotted dripped 注: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律性不强,须多加记忆。
go - went make - made get - got buy - bought come - came fly-flew
一般过去式的用法:
1) 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动作或情况,通常一般过去式带有表示动作时间状语的词,词组或从句,如 yesterday, the day before last, last week, two days ago 等,上下文清楚时可以不带时间状语。
I worked in that factory last year.
去年我在那一家工厂工作。
I went to the Tian Long Mountain yesterday.
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论文提要:
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于以后幼儿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分析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些方法。首先,通过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讲述了给幼儿创设交往环境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其他幼儿和师长等成人的榜样作用分析了树立榜样、及时鼓励对于培养幼儿交往兴趣的作用。此外,本文还详细分析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些具体方法。分别从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教会幼儿用表情和动作与人交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课程内容;鼓励幼儿自主活动,让幼儿在开放的过程中求发展;采用表扬、奖励的方式培养兴趣;家园同步教育,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去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引发更多人对于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视,共同研究,把研究系统化、科学化。
正文:
众所周知,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而幼儿的社会交往,特别是与同龄伙伴间的交往,是他们的一种社会性需要,是他们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个性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交往,可使幼儿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还可发展幼儿的行为调节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帮助幼儿逐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这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完全吻合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教育目标的第一点是“让幼儿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快乐,自信。”第二点是“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第三点是“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而这三点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如果幼儿缺乏必要的交往,其心理和性格就会发生障碍,渐渐变得胆怯、孤僻、沉默寡言、难于接近、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等,从而导致其社会性退缩,对现实生活适应困难。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就成为了我们幼儿园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下面我就简单通过一些分析来说说如何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提高交往能力。
从教育学的理念来说,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幼儿心理学认为: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营造好的交往环境又分为以下两方面:
1.营造自由、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
在很多幼儿园里,普遍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在互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着互动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形成了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幼儿高依赖,高服从的局面。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幼儿有话不敢说。从而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只有多开展一些开放性的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师幼间的关系才能平等和谐、互相信任、互相接纳。而也只要这样幼儿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内心情感,自由地交流,自主地活动。教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鼓励、支持,让孩子在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中增强自信,变得爱说、
敢说、会说。
2.创设开放、丰富的物质环境。
富于创造、丰富的环境,能激发幼儿与环境“对话”的欲望,使幼儿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与周围世界进行交往。所以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强调做环境,包括教室墙体和天花板的制作,道理就在这里。但我觉得仅仅做到这样是不够的。环境的创设不应只局限于成人的劳动,更应该让幼儿通过参与环境创设,达到与环境产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幼儿园一直鼓励幼儿做一些手工,然后拿来装点教室,幼儿看到自己做的东西,自然就更有想说的冲动和欲望了。另外,开设创造性游戏能提给幼儿多种社会角色,让他们模拟小社会进行简单的人际交往。
二、树立榜样,及时鼓励,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
1. 其他幼儿的榜样作用
教育学原理中有一部分是专门分析榜样作用,教育专家认为榜样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是非常大的。这部分原理对于幼儿同样适用。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开始理解了朋友的意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必定有许多的表现。教师应该要抓住个别幼儿的闪光点,树立榜样,积极鼓励幼儿,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肯定,与幼儿交流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使幼儿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树立交往的信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