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智慧教育 >    正文

人的性格和脾气有什么区别

人的性格和脾气有什么区别

脾气,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的气质,指的是人的神经类型的特点。气质这个概念最早为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生盖仑所提出。他们将人们常见的气质分为四类,即一直沿用至今的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其中的胆汁质就是所谓脾气大的人,其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容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具有外倾性。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有父母遗传的影响,但也依赖于人的生活方式和气候条件:如,不活动的生活方式积蓄粘液,而活动的生活方式则积蓄胆汁,因而产生相应的气质表现。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研究,把胆汁质气质称为“强而不平衡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他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有高度的可塑性,也有可变性,气质本身在性格的影响下可以被改造,气质的表现归根结底从属于性格的坚强程度。 性格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可见性格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及行为表现都可反映出我们的性格特征。 如,社会问题上,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生活态度上,是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的?在对待金钱方面,是大方或者吝啬?在处理生活事务时,是偏见的,还是正义的?在与他人交往时,是自卑的,还是优越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特定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都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态度和行为风格具有一定和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现有的一些状况是根本无法改变的。生活中的许多偶然事件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性格比气质更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和把握。性格比气质有更大的可塑性。由于气质主要是先天决定的,一般在我们的幼年已经变得相当稳定。性格则与气质不同,我们可通过教育使其发生改变。正由于这种变化的存在,我们对性格便有了不同的评价。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用一些公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的行为及态度,通过别人的表现便可形成对其好恶的情感反应。这些公共的评判标准以法律和道德的形式加以规范。与性格相应的气质则不受这些评判标准的限制,我们不会对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者有什么不同的评价,正如我们的血型通常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各种血型无好坏之分。 虽然性格与气质有诸多差别,它们之间仍然是密切关联的。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性格总是受到他的气质类型的制约,只是在有的人身上这种制约作用表现的明显,而在有的人身上这种作用表现的不太明显罢了。在日常生活中胆汁质者通常表现出易冲动、攻击性明显,常常凭感情办事,且在工作中精力充沛、认真负责,但常缺乏耐性,不能长期坚持同一种工作。另外多血质者在生活中常表现出乐观开朗、对人亲切,工作中干劲足、吃苦耐劳,但易于感情用事。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了气质在个人性格中的痕迹,所以我们在考查个人的性格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气质的影响。

前后呼应的作文

老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的完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了小茅屋,孩子第一个来看他,整个故事就是这样,在时间、地点、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照应关系,有头有尾,产生一种完满的美感。这种首尾完全相呼应的照应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他引导人们去思考:一去一回都是黎明,地点依然是小茅棚,人物依旧是老人和孩子,用具还是那些捕鱼的工具,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惊奇的变化,但这里已经蕴藏了不同的内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擞,充满信心;孩子为老人担心、祈祷、祝福;老人的工具是完好的;小茅棚在老人的心目中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归来后,老人已经疲惫不堪,面临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全面崩溃;孩子为老人的受伤而哭泣,为老人的归来而欢乐,为将来能继续跟老人学习本领而庆幸;老人用作战斗武器的捕鱼工具已残缺不全;小茅屋此时成了老人衷心向往的处所。可见前后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巨大变化。使用这样的照应头绪清晰,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集中的把握,整体感很强。

或者:

自然风暴烘托人物命运

——《在烈日和暴雨下》景物描写的特征及作用

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张 春

从第一单元的画山绣水中走出,写景散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进入小说单元,尤其是阅读《在烈日和暴雨下》,我们看到了同样精彩的景物描写,细心地品味鉴赏同样非常重要。

《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景物描写,手法灵活,特点鲜明。例如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突出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状貌。第二段写烈日暴晒下街上的景象:“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打着卷;“狗”趴在地上吐出舌头;“柏油路”晒化了。再如注意动静结合,捕捉细节,选取最具表现力的词汇。柳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一般处于辅助地位,《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何如此浓墨重彩地渲染景物环境呢?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一文中是这样解释的:“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确的人,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本文景物描写在交代故事背景,显现人物遭遇,展示心理变化,推动故事发展等方面也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除了上述作用,景物描写还强烈昭示着特定社会环境中人物的命运。试想一想,老舍先生多次写到烈日和暴雨下的柳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这活脱脱是烈日下祥子们慢腾腾、昏沉沉在街上拉车的形象。“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地动了两下。……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散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像得到”、“像长出”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实际上他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抓不住”?“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在烈日狂风暴雨下挣命的祥子们正像这任风簸弄的树叶,他们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那枝头的柳叶可能连“惊疑不定”都谈不上,他们只能任灾难砸在自己的肩头。“……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并不是只有到秋天,风才会扫下枝头的枯叶,祥子们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上挣扎,随时会像一片树叶一样被狂风暴雨硬生生地打下枝头。通过柳叶,写出了天气的变化,更写出了社会现实和人物的命运。祥子就好像那烈日暴雨下的柳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他只能任人宰割。这骤变的天气,渲染了气氛,暗示了情节,不禁使人联想到祥子后来的可悲命运。 老舍曾把济南的冬天描绘得俏丽秀美、如诗如画,但他笔下北平的夏日和雷雨为何却显得那么面目狰狞,近乎残忍?烈日,烘烤着善人,也烘烤着坏人;暴雨,下向穷人,也下向富人。但现在我们明白,其实,这烈日和暴雨并不公道,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健壮勤劳热爱生活的人力车夫祥子,一生艰苦挣扎,经历了希望、奋斗、绝望的三部曲,《骆驼祥子》深刻地揭露了万恶的旧社会,鞭挞了吃人的制度,这部书也因此被称为“时代的葬歌”。

热门推荐
  •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2024-04-17 10:54:01
    一、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
  • 什么是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
    2024-04-17 11:01:08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指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和方法,使计算机能够自主地执行任务、学习和做出决...
  •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2024-04-17 10:58:49
    一、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1、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
  •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2024-04-17 10:49:16
    一、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的要求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