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智慧教育 >    正文

教育论坛:如何认识“学生至上”与“教师第一”

教育论坛:如何认识“学生至上”与“教师第一”

作者:张忠宝 锦州市第八中学校长、2009年辽宁省十佳校长 ●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同样重要,师生是平等的主体,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任何个体都没有被偏袒的理论基础。

●为新教师提供“引路子”、“压担子”、“出点子”的舞台,为中年教师提供“挑大梁”、“办大场”的舞台,为老教师提供“老树发新芽”的舞台,为名教师提供“发挥影响”的舞台。

在学校的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到底谁更重要呢?有人要问:谁是学校的主人,被问者可能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学生。应该说这样的观念从学生成长的层面来讲是比较有利的,但不能一味地推崇“学生至上”的观念,将教师放到次要的位置上。特别是在师生发生矛盾或学生出现问题时,舆论倾向往往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而影响到学校的评判。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对教师进行批评和问责,这就可能会影响教师的育人热情,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笔者在近20年的教育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在学校管理中,过分地推崇“学生至上”,可能会把师生关系对立起来,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同样重要,师生是平等的主体,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任何个体都没有被偏袒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一所好的学校,一个成功的校长,在做到“学生至上”的同时,也应当把教师摆到与学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教师第一”。

在师生发生矛盾时,应该秉持不偏袒、不受社会影响的态度,既要照顾到教师的利益,又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举个例子,平时我在走廊巡视教学活动时,偶尔会遇到受到罚站处罚的学生。这些学生非常礼貌地走到我面前说:“校长,给我说个情,我特别想回教室,特别想看书学习。”学生给我出了个难题:我要是立即把他送回教室,教师教育学生的效果可能就丧失了;如果不让他回教室,分明是看见教师体罚学生也不管。我一般都通过第三者把这事办好,既保留教师的面子,注意教育效果,又要教育教师不能体罚学生。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机会、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育质量好坏最显著的标志,是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显性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学生的学业进步,学校采取各种措施要求教师必须把全部身心都无私地放在学生身上,要因材施教,注重细节,要下大气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久而久之,容易忽视甚至轻视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利的,教师会出现越来越显著的职业倦怠,学生会厌倦学习,甚至丧失求知欲,更会出现教师埋怨、学生不满意的尴尬局面。

其实,教师们缺乏的不是专业成长意识,而是读书的环境和条件,学校和社会额外给教师强加的一系列桎梏令他们受到了巨大的束缚,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学校管理中,要真正做到“教师第一”,就要为他们个人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具体而言,首先,要减轻优秀教师的工作负担,让他们发挥更多的指导作用。对于骨干教师、学科组长、班主任可以少安排课,让他们发挥指导作用,让他们的教育资源能被更多的学生享用。

其次,要关注不同层面教师个性化的提高教育,为新教师提供“引路子”、“压担子”、“出点子”的舞台,为中年教师提供“挑大梁”、“办大场”的舞台,为老教师提供“老树发新芽”的舞台,为名教师提供“扬名立万”、“发挥影响”的舞台。

再其次,就是要舍得投入,为教师外出学习、外出比赛、外出讲学创造机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校为教师创造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截至目前,有35%的教师上过省级优秀课,65%的教师上过市级优秀课,5%的教师已获教育硕士学位。只要肯搭建舞台,教师的专业冲动就会产生,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凝聚力都会随之而来。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有哪些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有哪些影响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全面发展。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育观念的恰当与否紧密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学习结果的质量。改变过去课堂上的“老师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必要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同时学生要主动地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大脑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柯新的理解、新的创新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主动地建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摈弃过去那种从灌输的教法,直接将教科书的概念知识搬给学生,这种像蚂蚁搬家式的教法早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了,取而代之的必然是适合时代前进、能促进社会进步的新理念和新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积累主动地积极地去认识知识、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重点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究,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认识过程中去优化组合,去再认识,去再建构,实现意义重构的目的。

不难看出建构主义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重新的定位: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它要求学生:①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究、思考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大量信息和资料;③需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①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以上仅是本人对构建主义对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影响的浅浅之见,不足之处,望专家给予指导和批评。

热门推荐
  •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2024-04-17 10:54:01
    一、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
  • 什么是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
    2024-04-17 11:01:08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指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和方法,使计算机能够自主地执行任务、学习和做出决...
  •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2024-04-17 10:58:49
    一、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1、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
  •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2024-04-17 10:49:16
    一、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的要求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