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发布的传感器网络参考体系结构标准ISO/IEC 29182中共有7个部分,该标准对传感网参考架构中主要接口进行定义,包括系统物理实体接口和功能实体接口,以及传感结点和网关功能层次间接口定义。
其中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参考体系结构(SHBA)第2部分:词汇和术语、第5部分:接口定义,由我国主导制定。
同年标准分类号为ISO/IEC 20005-2013的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支持智能传感器网络中协同信息处理的业务和接口发布。
体系架构标准的制定历来都是各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必争之地和制高点,物联网体系架构标准由我国主导提出并制定,体现了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1、核心技术能力不足
我国物联网产业在专利、产品、解决方案等层面对国外存在较大依赖,如果核心技术没有重大的突破,我国物联网产业就有可能沦为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环节,所获取的利润非常微薄。
2、行业融合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不成熟,没有打破不同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缺乏相关的协同;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导致物联网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形成大规模应用 ,阻碍了物联网的推广和产业链的成熟。
3、存在较大网络安全隐患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型共享网络平台,其发展建设涉及到海量的信息安全、隐私和数据保护的问题,而目前还是缺乏技术上统一认可的手段以及监管上基于安全隐私保护的法规,导致一些人和事对物联网的应用 缺乏信心和安全感。
4、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产业起步阶段的用户很少,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无法形成供给和需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的机制,从而制约了物联网市场化盈利模式的形成。
5、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我国在物联网标准制定方面启动得比较早,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我国现在的标准还比较零散、缺乏、缺失,而且不统一。
答案是D,这四个选项中,只有D通信网络需要标准化的。
IIC主要的工作目标是为物联网制定标准,其在2015年6月4日,发布了第一版标准化的参考架构模型:美国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工业物联网是将具有感知、监控能力的各类采集、控制传感器或控制器,以及移动通信、智能分析等技术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从而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
从应用形式上,工业物联网的应用具有实时性、自动化、嵌入式(软件)、安全性、和信息互通互联性等特点。
w3c是物联网强制标准。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运输和物流、工业制造、健康医疗、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工厂)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1、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成立于2013年10月24日,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落实《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在物联网联席会议14家成员单位的共同指导下,由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相关联盟共同推荐,共有40家单位列入联盟发起单位,包括21家企业、11家科研院所、5所高校和3家联盟。联盟的宗旨:“战略引领、协同创新、产业推动、合作共赢”。
2、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
2010年6月8日,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委的共同领导和直接指导下,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9家现有标准化组织联合倡导并发起成立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将紧紧围绕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的标准战略,加快推进我国物联网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相关国标的制定,同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筹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并领导,从事传感器网络(简称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的全国性技术组织。
4、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
由工信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闪联)标准工作组,以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倡导、发起。
5、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
2005年12月2日,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该工作组的任务是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电子标签标准体系的研究,并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标准的预先研究和制/修订工作,组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立一套基 本完备的、能为我国RFID产业提供支撑的FID标准体系。
6、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
2010年2月2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 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10)成立大会暨第--次全会在北京召开。TC10的成立,标志着CCSA今后泛在网技术与标准化的研究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深入化,必将进--步促进电信运营商在泛在网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不断优化设备制造商的技术研发方案,推动泛在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7、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2009年11月1日,由中关村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具有优势的40余家机构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理事长单位,北京移动、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软件所、北京交通委信息中心等十二家产学研用代表机构成为副理事长单位。
8、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物联网专业委员会
2012年3月25日成立,是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CFIP)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的跨行业、跨部门,广泛联合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物联网信息化发展有关部门及专家,加强信息交流、整合各行业资源,推进物联网应用及产业发展的全国性物联网联盟组织,属于公益性的非营利性组织。
9、中国电子商会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专业委员会
中国电子商会为更好地促进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推动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启动“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工作,2010年8月11日获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2010年9月26日,国家民政部批准设立,2011年3月22正式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协会,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国性经过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的社会团体。
以下是我的回答,物联网标准制定的意义在于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确保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这不仅能够提升物联网应用的效率和可靠性,还能降低研发成本和市场风险,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具体来说,物联网标准制定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促进设备兼容性:制定统一的接口和通信协议,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物联网设备能够相互连接和通信,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网络。提高数据安全性: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标准,保护物联网设备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标准化管理,确保物联网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总之,物联网标准制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有助于推动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社会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的生活体验。
物联网和5G不能划等号
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用户端由人扩展到了万物,目的是实现万物智能互联;5G(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一个通信标准;5G是支撑物联网中无线通信能力的手段之一,5G之于物联网相当于4G之于互联网。
上一篇:iot芯片和soc芯片什么意思?
下一篇:沁园净水器wifi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