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上海世博会首次运用手机刷卡的服务,吧一种特定的手机卡安装在手机里,这样你就可以在世博园区自由的活动了,乘坐地铁的时候也可以刷卡,进入世博园区时刷手机进入,手机卡里有个人的信息,很方便的生去了不少的时间,物联网将在以后再中国得到广泛运用,结合高铁形成更加畅通的信息化交通模式
文化产业管理,简称文管,属于管理学类专业,工商管理类的二级学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覆盖面较广,所学课程较多,覆盖了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贸易、文物遗产、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政策、体育娱乐、手机网络、动漫音乐、文化经纪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
文化产业管理,简称文管,属于管理学类专业,工商管理类的二级学科。专业设立于2004年,是为适应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专业,以培养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掌握现代产业理念和经营技能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为目标。文管专业授予管理学学位,少数院校授予艺术学学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覆盖面较广,所学课程较多,覆盖了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贸易、文物遗产、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政策、体育娱乐、手机网络、动漫音乐、文化经纪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因此,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探讨文化产业中各个行业以及综合经营管理中企业的盈利方法及其模式,区别于以探讨文化发展与传承为目的的文化事业、文化研究类专业,也区别于以培养编导、编剧、音乐等艺术类人才为目的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三者不可混淆。
一、主要课程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可分为六类:
(一)文化基础与文化资源类课程,如文化资源概论、文化传播学、美学概论、艺术基础、宗教文化、中外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应用民俗学等;
(二)一般管理类及文化产业管理类课程,如文化产业概论、管理学概论、文化经济学、文化投资学、文化贸易学、文化产业管理等;
(三)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传媒经营管理等;
(四)政策法规类课程,如经济法学、文化法规学、知识产权与文化产业、中外文化体制与产业政策比较、文化法规案例分析等;
(五)语言类课程,如专业外语、西方文化原著选讲等;
(六)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类课程,如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网络设计与管理等。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培养具有纵观古今文化视野和现代产业理念及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
2、学生注重在学习文化资源、文化经济学和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掌握文化产业新业态、文化产业品牌与项目管理、区域文化产业规划、文化旅游等领域产业特点和经营模式,熟悉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具备创意、策划和经营的实操能力。
三、就业方向
1、党、政宣传文化管理部门机构、各级文化事业单位,各类文化企业、以及大型文化跨国公司的各种文化业务和管理工作。
2、 涉及新闻出版、音乐产业、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工艺美术、主题园区、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文艺演出、体育娱乐、手机网络、教育培训、文化贸易、文化政策、文物遗产、文化投资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类岗位。
136是移动的号段。
中国移动号段为: 134-139、147、150-152、157-159、182-184、187-188、178;
移动物联网:10648、14765、14766
“移动400业务”只有4001 为中国移动的400号码。
特色工业园区有:(医药工业园区,汽摩配工业园区)、加工工业一园园区(东园区)、加工工业二园区(西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他的有(属于金华管辖的)如义乌:义东工业园区,后宅工业园区,北苑工业园区,等
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在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产业结构在一定发展阶段会出现的一种趋势: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物质生产部分的比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产业空心化的表现形式
如果按三次产业的划分,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超过第一、二产业,最终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种演变趋势是合乎规律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出现了产业的“空心化”现象。
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由于追求完善的经济服务,使得大部分物质生产部门都转移到了欠发达的国家和城市。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超过了第二产业,以至大于一、二产业之和。有人认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 60%,即是产业空心化;
物质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明显减少,进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出口,以致出现国内物质需求依赖外部进口的供求结构,造成贸易收支(主要是工业品贸易收支)恶化甚至转向逆差。美国在这方面是很典型的。
上一篇:RFID与传感器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指纹锁的配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