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给我们医疗健康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看病就诊流程。利用物联网技术,智慧医疗让患者就诊便利化,患者只需要动动手指,挂号、缴费、查看报告等就能便捷完成,省去了排队等候、重复缴费的辛苦。同时,借助视频远程会诊、信息化转诊平台等手段,可以让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2.实现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车辆、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智能化改造,让医疗设备无线化,物资管理可视化,帮助医院实现智能化管理。
3.快速收集有效数据。各种医疗设备通过物联网卡接入到智慧医疗系统中,可以有效的识别患者数据,并且将信息反馈到处理中心,及时对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及处理,为医生快速提供患者精准数据,减少医生工作量。
4.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既可以帮助医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开支;还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让更多的患者可以快速就医,享受健康呵护。这些对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5G有三大应用场景:eMBB,mMTC 和URLLC。eMBB场景主要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场景主要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场景则包括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5G智能手机将来带来体验的极大升级,比如说,5G的速率将超百兆,是当前4G的10-30倍左右,而5G端到端的时延为20-40毫秒,基于这些特性,将能实现更沉浸化体验的显示、革命性的交互方式、特定业务算力的增强,这些都能显著地增强移动互联网业务体验,如云游戏、协同办公、AR应用等。
而另外一方面,5G的新特性将助推多形态智能硬件的繁荣发展,这意味着未来5G网络服务的对象将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未来智能终端将更多地呈现为各类CPE产品(特定行业客户终端)、VR/AR产品,还有未来的PC和平板电脑也将不再依赖Wi-Fi,而可以直接连接5G。而5G智能手机在功能和外观上也将发生重大变革,如5G网络的高速率和低时延可以实现把本地计算完全放到云上,终端将不再需要计算硬件和存储硬件,只需要保留屏幕和摄像头等传感模块,甚至,如果投影计算取得突破,连实体的屏幕都可以被取代,智能手机将成为可穿戴设备;另外,更多传感器的接入将实现更强大功能,比如说能侦查到用户的情感波动来做一些智能的处理,举个例子,在用户愤怒的时候自动播放他孩子的笑声等等。
而对于行业用户来说,5G网络将催生出行业智能终端的蓝海,比如、远程医疗会诊等行业场景,还有VR/AR、无人机等基于基础业务的行业应用场景,比如说工业控制机器人等,比如在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就展出了基于5G网络实现的在展厅现场控制远在千里之外石家庄的一台挖掘机去完成作业。
互联网必将成为一种重新配置医疗资源的强力工具,实现以患者为核心的模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提升医疗效率。医疗服务的主体是医生和患者。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医生定点执业、医生依附于医院救治患者的模式,再加上我国分诊和转诊制度实施不力,医疗专家资源过多地集中在三甲医院,导致患者选择医院比选择医生更关键;专家挂号实行不合理的“排队优先制”,导致医生无法筛选到合适的患者,医疗资源浪费不可避免,而且,挂上了专家号的患者,其疾病并不一定与该医生擅长的专业领域吻合,“错配”导致医疗效率低下。
我国互联网医疗软件类企业的赢利模式
在我国,互联网医疗软件类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赢利模式:
•广告模式(硬广告和植入式广告);
•倒腾流量(低买高卖);
•目前不赢利,累积核心实力。
国内的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面向医院医生的B2B模式和直接面向用户的B2C模式。目前来看,移动APP终端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疾病管理、医患沟通平台,如“好大夫在线”;
•在线咨询,如“春雨掌上医生”,广告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药物管理,如“丁香园”的用药助手,医生可用来查询药品说明书,查看用药指南摘要及全文,使用常用医学计算工具;
•通过医学文献向医生介绍新产品,如杏树林的“医学文献”,医生可以用它来为药企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最终向药企收费。
还有新兴互联网+医疗影像模式
提供专家复诊意见 ,如“易诊断”,提供医学影像第二诊断意见服务。可以降低误诊错诊率。
下一篇: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方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