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最简洁明了的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带来的新机遇
现在,物联网被很多人看成是继移动网络之后的又一大机遇,从理论层面来看,物联网是机器和设备间的互联网络。物联网是一个针对特定需求,将人、物、数据和流程整合在一起的网络,其中每一部分都可以智能地连接到互联网全网或部分网络上。物联网的目标则是实现人与人互动、人机互动、机器之间的互动,来提升人们的交流效率,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物联网带来的挑战
需要看到的是,物联网的前进之路也并非一马平川。
首先,设备间的协同性和统一连接层的缺失就是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目前许多设备使用着不同的通讯协议,而有些设备可能根本没有完整的TCP/IP堆栈 (这并不能算作坏事,技术专家只是不想让智能灯泡这样的东西也存在漏洞)。以AllSeen Alliance、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及Thread Group为代表的一些组织都试图在协同性这个问题上建立统一的标准。但即便某个行业设定了一定的标准,复杂多变的实施过程也不能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和正常通讯。当前,企业仍需建立自己的转译层来保证设备间的协同性。
第二个挑战在于数据的流入规模,这涉及到数据收集、采集和分析等多方面问题。许多用例要求通过接入设备采集包括实时监控和历史记录在内的相当数量的数据。当今多数基础设施都能够扩大从数据中心到设备的流出数据规模,但从设备进入数据中心就会变得非常困难。除此之外,当企业收集到的数据达到PB级别时,存储就成为了下一个难题。综上所述,企业必须找到最佳方案来管理从设备上收集到的数据,而且还要拥有相应的工具,保证这些数据在有效时间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可穿戴设备是物联网的一种,物联网即万物互联,以无线通信技术和蓝牙技术为主,实现智能产品之间的连接和互通,可达到数据共享。可穿戴设备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智能眼镜为代表,以传感、降噪、智能识别、运动健康监测等功能为主,培养了新的供应链生态和消费者市场。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产品本身的强大性能,任何一种可穿戴设备都必须先经过测试,确保产品性能的完善和稳定,大电流弹片微针模组作为测试连接电子元件,在导通电流和传送信号方面非常稳定,具有很好地导通作用,可传输大电流和应对小pitch,性能稳定可靠。
物联网卡主要是为了解决物体之间的通讯,它和我们常见的SIM卡并没有本质区别,它们的不同在于卡之间的功能和资费。SIM卡能实现语音、短信和上网功能,而物联网卡仅仅能实现上网,且流量费用非常之低。
物联网卡能解决很多智能硬件的联网难题,它的特点随时随刻保持设备的正常通讯,在移动监测、智能可穿戴、POS机、气象、医疗和能源等行业用途很大,而且是实现设备联网不可或缺的产品,不少相关的.top域名都被注册。
我国物联网卡行业面临的痛点
物联网卡虽然有着很多优势,但目前普及的程度并不高,这是由于整个行业面临着很多难题,如物联网卡很难查询资费历史、停卡断网、流量黑洞等。目前整个行业处于一种“不正规”的状态,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如有人卖的物联网卡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享受所谓的“无限流量”,但是当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突然出现无法联网和其他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