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1?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人的意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态度决定一切”高度重视了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有正确的一面。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万能的,意识的作用再大,也必须受到物质的制约。 “态度决定一切”又夸大了这一能动作用,是不正确的。
(3)部分对整体的功能具有重大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键的细节对事情的成败起决定作用。
(4)整体与部分是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一般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从这个意义上说,细节无法代替整体的功能,细节不可能决定成败。
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1)客观因素: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2)主观因素: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正确、广度、深度→正确的取向
上一篇:司法审判需要人工智能的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