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背街小巷主要指哪些地方?日常街道的保洁有门前三包,背街小巷如何保洁?

一、背街小巷主要指哪些地方?日常街道的保洁有门前三包,背街小巷如何保洁?

背街小巷是指城市主要马路后面的小街道、弄堂等生活空间。背街小巷治理得好不好,不仅关乎百姓的幸福指数,也事关城市的文明指数。而“门前三包”制度作为城市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因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自觉性、现实性和长期性,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个人认为,背街小巷除了平时环卫工人的保洁外,也可以采取类似“门前三包”的管理办法,人人参与环境治理。

二、以“动物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写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鸟给人的启示

鸟对人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鸟类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探求理想的技术装置或交通工具,提供了原理和蓝图。可以说,在结构、功能、通讯等方面,鸟类是人类的老师,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科学家常常需要去请教鸟类。

鹰击长空,鸽翔千里,鸟类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这对人类是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励啊!传说,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著名工匠鲁班,曾研究和制造过木鸟。据历史文献记载,19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够滑翔百步以外。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来扑动飞行。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试验,人们才弄清鸟类定翼滑翔的机理,认识到机翼必须像鸟翼那样前缘厚,后缘薄,构成曲面才能产生升力,再加上工业提供了轻质的金属材料和大功率发动机,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渴望飞上天空的理想。

人类自从发明了飞机,飞上天空以后,就在不断地对飞机进行革新改造,不论是体积、载重、速度,都很快超过了鸟类。现代飞机已经比任何鸟类都飞得更快、更远、更高,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飞行器,可以到星际间航行,更是鸟类所望尘莫及的。尽管这样,在某些飞行技术和飞行器的结构上,人造的飞机仍然不如鸟类那么完善而且精致,更不要说消耗能源方面了。例如,金鸻可以连续在海洋上空飞行4000多公里,而体重只减少60克,如果飞机能用这种效率飞行,那将会节省许多燃料。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鹰的眼睛是异常敏锐的。翱翔在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两眼扫视地面,它能够从许多相对运动着的景物中发现兔子、老鼠,并且敏捷地俯冲而下,一举捕获。鹰眼还具有对运动目标敏感、调节迅速等特点,它能准确无误地识别目标。现代电子光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研究一种类似鹰眼的系统,帮助飞行员识别地面目标,同时可以控制导弹。

候鸟的迁徙路程,短则几百公里,长则几千公里。但是,它们总能准确地到达世世代代选定的目的地。这说明候鸟有极好的导航本领。科学家们早已对这些现象展开了研究,认为鸟类所以有很好的导航本领,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殊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和分析自然界不同地域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辨认方向,寻找迁徙路线。有的靠辨认太阳的位置,利用太阳作定向标;有的靠辨认星星的方位,利用星象导航;有的靠感觉地球磁场的变化,利用地磁导航;还有的利用地球的重力场导航。弄清鸟类导航的原理之后,仿生学家和设计师就可以模仿制造各种小巧可靠的导航仪器,为发展航空、航海事业做出贡献。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此外,鸟类所特有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还为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流程的创新,提供了许多仿生学上的课题。所以,鸟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老师。为了科学的未来和人类的幸福,我们也应当好好保护鸟类。

鸟给人类了许多无价的启示:人们看到天空中的飞鸟,想到了一种能把我们带到天空中飞的机器…飞机;山雕飞落地刹那间的坚定和稳重,让人觉得自己也可以从天空中飞下,安全落地;飞翔中的蜻蜓,给人类创造直升飞机带来了灵感;猫头鹰灵巧无声的飞行,改造了飞机的性能;天鹅在水面上撩飞的优雅,使水上飞机问世,。研究金翅鸟能改善飞机功能、研究鸽子可预测地震等那些肯思考的人,通过观察天空中飞行的鸟类,获得了灵感,而创造出来的奇迹,让我们受益无穷

三、心随路转,心路皆宽。什么意思??

原来,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在提醒你:你该转弯了。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学会转弯也是人生的智慧,因为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是转机

四、“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意思是:虽然足不出户,但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

这两句谚语最早出自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意思是:不走出家门,通过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事理;不观望窗外,通过道可以知晓自然规律。走得越远,对道就知道得越少。

常言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能够不用出门就可以知天下事,是有参悟了道的智慧的人,智慧到了最高处,就是真正的神通;神通并不是稀奇的事,而是真实智慧的成就。

一个按照“道”的智慧真正成就了的人,不必出门,就会知道天下的事。如果有真智慧修养的人,用不着到外面实际经验,就可以了解事实的究竟。

扩展资料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主要谈的是哲学上的认识论。

本章阐述了人类认识能力的两种境界:一种是彼岸的智慧,一种是世俗的知识。一般人所用的是后者,属于后天的能力;而圣人所用的是前者,先天的能。这两种境界的方向是相反的,即佛说的“彼岸智慧”和此岸世间智的差异。

不出门户,就能知天下;不视窗外,就能知晓天道。这就是彼岸的智慧,是一种往内走的方向,进入无眼、耳、鼻、舌,身,意的状态,不断深入,直至回归到道的境界、如来境界。此时肉眼自然上升到天眼,那么肯定能知晓天道,不需要开窗户看,就是“不窥牖,见天道”。

而“不出户,知天下”,就是慧眼的境界,那么不断向内深入,乃至法眼、佛眼,都会出现。实际上五眼六通(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都是修行的副产品,是在往内走的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那么如果反过来,往外走的方向,“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越往外走,知道的越少。因为只有一个肉眼凡胎,只知道用眼、耳、鼻、舌、身、意去追求外面的物质,这样一种探索的方式只可能越知越少,而且肉眼所看到的多数只是幻觉,真相是超越有形世界的。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圣人,有道之人,根本不用世俗的知识,所以“不行”“不见”“不为”,他是进入无眼、耳、鼻、舌、身、意的状态,以彼岸的智慧,洞见一切,即佛陀说的“般若波罗蜜”。

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在《老子注释及评介》中说: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着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实况。他认为心灵的深处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镜子,这种本明的智慧,上面蒙着一层如灰尘般的情欲(情欲活动受到外界的诱发就会趋于频繁)。

老子认为人们应透过自我修养的功夫,作内观返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和外物运行的规律。

老子是一位博学多识之人,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他认为并不是什么事都只有经过本人的实践才能认识,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理性认识,间接知识。“不出户”、“不窥牖”这类极而言之的强调手法,从古到今都是普遍应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道德经

热门推荐
  •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2024-04-17 10:54:01
    一、智能机器人为什么被称为“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
  • 什么是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
    2024-04-17 11:01:08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指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和方法,使计算机能够自主地执行任务、学习和做出决...
  •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2024-04-17 10:58:49
    一、人工智能专业细分专业? 1、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
  •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2024-04-17 10:49:16
    一、智慧农业专业要求? 智慧农业专业的要求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