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也是一种算法。比如我写个了个欢迎程序,在和访客聊天的时候,如果访客重复一些没有意义的话,程序就会增加无聊的计数器,当计数器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程序的一些行为,比如访客很长时间不说话,程序就会主动和访客搭讪聊天。如果重复没意义的话,程序就会引导访客不要这么做,这就是最简单的无聊算法。你也许觉得我说的这个算法根本不算智能,而且有点傻,那是因为你所在的观察角度不同,当人工智能技术达到强人工智能的程度的时候,那时候的算法肯定不是我说得这么傻的办法,然而即便是更复杂的人工智能也无非就是多几个维度而已。
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纯理论性的,以强人工智能或者神经网络为研究方向,这样的话,本科可以选择神经科学,也可以选修心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二是从算法层面对人工智能的优化,这也是大多数人现在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本科自然要学计算机科学了,但博弈论之类重视逻辑的小类别学科也有选修或者自学的必要。第三种就是工业应用的方面。楼主的认识很对,这样主要应该学习自动化和机械控制。不知楼主在国内还是国外读大学。在国外,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国内嘛就别想了。在国内,计算机是现在很火的专业不必多说。选机械控制专业的话就业前景非常好。楼主你说喜欢硬件方面科技产品设计?若不是机械控制,人工智能目前还主要是研究算法层面的。电子工程这样的硬件专业目前对人工智能还没啥应用。当然楼主有志于在国内研究神经网络那是祖国的骄傲啊^ ^ 人工智能是一门很迷人的学科。希望楼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好好发展,带动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哦!
你说“有自我意识”,这个属于人工智能中强人工智能学派的观点
暂无定论
但是,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实现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史蒂芬霍金在《果壳中的宇宙》中的一章中,曾经提起过,他认为当电子大脑复杂程度等于或者大于人脑的复杂程度时,机器出现自我意识是很有可能的。而且,会比人类聪明(人类的大脑是使用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的,而机器是电信号,接近光速,在大脑高度复杂的情况下,传递时间比人类要快的多)
当然,这只是现在的猜测。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我本人也支持强人工智能理论。
在大多数父母眼里,孩子的成绩很重要,因为考上理想的大学,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孩子的能力也很重要,因为,孩子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天起,关于分数的高低,已然无人问津,孩子要靠自己的能力立足于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对于孩子的情感教育---孩子是否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我们没有来得及去关注更多。甚至于认为,情感,对于孩子来说可有可无;更有甚者,认为孩子对人、对社会的冷漠,更能够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能不说,这种对孩子情感教育的淡漠的态度,是孩子成长的悲哀。记得一位未来学家说过一句话,未来的人工智能,几乎能学会人类的所有智能。甚至能通过观察人类的行为,而产生与之匹配的认知模式。也就意味者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同与人工智能之处,是否会学习,已经不是区分的标志。那么,人类与人工智能区分的指标有哪些呢?那就是人类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恰恰是人工智能无法具备的。我们生而为人,正因为爱自己,而推及爱父母及社会,乃至爱自然万物,才能热爱生活,创造美好。如果没有了这些美好的情感体验,即使孩子学富五车、富可敌国,又能如何?无非是能挣钱的机器而已。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丰富的情感?那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爱自己,发现、感受生活的美好,有一颗感恩之心。怎么爱自己?爱自己的前提是自尊,自尊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让孩子明白:我不需要任何证明,就具有独有的价值。这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可。有了这样的自我接纳和认可,就会有善待自己的动力。因为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如此有价值,自然就会好好的爱自己。爱自己,孩子就愿意去讲究卫生、就愿意去锻炼身体、就愿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就愿意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愿意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因为孩子学会了爱自己,孩子就能够持续不断的完善自己。这样,孩子就更有能量去回馈父母的爱,也就是学会了爱父母,进而爱同学,爱社会。怎样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呢?当孩子学会了爱自己以及爱社会,孩子就比较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妈妈煮的一碗粥,孩子就会感受到妈妈的爱意;家里的一盆花,就会让孩子发现生命的美好;家里干净的地面,都会让孩子感觉到珍惜;同学的一次帮助,就会感觉到同学的朋友之情。而这些美好的情感,都是在自爱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爱孩子,唤醒孩子的自尊。感恩,是最美好的一种情感。据说,哈佛大学的心理教授曾经做个实验,实验发现,在诸多的美好情感中,能量最强大的情感就是感恩,感恩的能量甚至超过了爱的能量。具有感恩心的人,其幸福指数总体都比较高。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具有感恩的情感。从我的经验中,就是先从父母的身教开始,父母面对亲朋好友的帮助,要有感恩的态度。特别是在家庭自然生活状态中,要经常把这种感恩的事情进行分享,父母这种感恩的心态,就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进而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的劳动,在吃饭的时候,孩子会由衷的说:妈妈,今天的饭菜真好吃!即使饭菜的味道不太可口,孩子也能感受到妈妈付出的劳动,对妈妈的劳动表示尊重的感恩。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孩子的感恩心就会生发出来。有了感恩心的孩子,就会更容易和朋友同学友好相处,孩子就更有机会获得帮助和成功,也就更有可能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愿我们的孩子成为爱自己、爱生活、懂感恩的孩子。
上一篇:万维网联盟的发展历史
下一篇:AI服务器的优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