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斯•霍波是杰出的女数学家和计算机语言领域的带头人
1949年,霍波离开哈佛,加盟由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发明人埃克特和莫齐利开办的电脑公司,为第一台储存程序的商业电子计算机UNIVAC编写软件。这期间,她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高级符号语言转变为机器语言的编译器A—0(1952年),第一个处理数学计算的编译器A—2(1953年),第一个自动翻译英语的数据处理语言的编译器B—0(也叫Flow-Matic.1957年)。这是第一个用于商业数据处理的类似英语的语言。后来以Flow-Matic为基础开发COBOL语言,于1959年问世,它是第一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广泛用于大型机和小型机电脑的高级商业程序设计。COBOL文本诞生后,霍波又率先实现了COBOL的第一个编译器,因此,有人把霍波叫做“COBOL之母”。据20世纪80年代初的统计,全美国在运行中的程序有80%是用COBOL语言编写的,由此可见这个语言对计算机应用发展所起的作用。在电脑软件的进展中,格雷斯?霍波女士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的努力使电脑在商用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图灵1912年生于英国伦敦,1954年死于英国的曼彻斯特,他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许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年生于英国伦敦,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查尔斯·巴贝奇,1792年12月26日出生于英国的德文郡,是一位计算机自动化研究与制造者的先驱者,是世界上第一位推出类似于现代计算机五大部件概念的科学家。
计算机名人堂
图灵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主要是因为他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包括图灵机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深刻洞见。
首先,我们来探讨图灵机的概念。在1936年,阿兰·图灵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描述了一种名为“图灵机”的抽象计算模型。这种机器可以模拟任何算法过程,从而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石。图灵机的设计为之后的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提供了基础框架,使得复杂计算和自动化处理问题成为可能。
其次,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人工智能”这个术语在图灵的时代还未普及,但他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理论探讨,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图灵提出了机器能否思考的问题,并通过著名的“图灵测试”来界定机器的智能水平。这一测试至今仍被视为评估人工智能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再者,图灵的思想和方法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他的工作不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涉及到了实际应用。例如,在二战期间,图灵参与了密码破译工作,利用他的计算理论和方法成功了敌方密码,对战争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充分展示了图灵思想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图灵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对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深刻洞见以及他思想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都使得他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他的工作和思想不仅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还激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无限期待。
人工智能之父是艾伦·图灵。
艾伦·图灵,这位英国的数学家、逻辑学家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他的工作不仅在理论上开创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而且在实践上为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图灵在计算机理论方面的贡献是显著的。他提出的图灵机模型,是一个抽象的计算设备,可以模拟任何给定的算法。这一模型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无论是我们日常使用的笔记本电脑,还是超级计算机,其基本原理都离不开图灵机的设计思想。通过这一模型,图灵展示了机器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的计算能力。
在人工智能领域,图灵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提出的“图灵测试”成为了评估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这一测试基于一个简单的原理:如果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能够通过对话让人类无法区分其是否为机器,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系统具有智能。这一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系统。
图灵的工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他的理论为计算机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指导,使得计算机从最初的庞然大物发展成为今天这样小巧、高效的设备。同时,他的思想也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的无限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具有智能的机器为人类服务。
艾伦·麦席森·图灵: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31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