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约瑟夫·杰夸德(JosephJacquard)发明使用打孔卡(Punchedcarboardcard)。这对未来电脑的发展引进两个重要的观念:
一、资讯可以在打孔卡片上编码(Coded)...也就是写程式
二、资讯可以储存在卡片上,而且当这些卡片成串的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为一连串的指令...就是程式啦...之后出现了一个人...在历史上我们称他为电脑之父—巴贝基(CharlesBabbage) 他做了一部功能更强的机器,称为分析机(Analyticalengine),这部机器在观念上就与现代电脑极为相似... 这些发明是用来辅助计算的工具,尚没有记忆与储存资料的功能,因此不能称为电脑
一直到了1946,美国的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了第一代电脑—ENIAC,而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喔...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而存档的东西呢...是一种打孔卡片... 所以,电脑的发明是一群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数学家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冯·诺依曼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当然,还有图灵;在未来的计算机领域乃至整个其它所有人类活动相关的,估计,都会离不开图灵的构想,计算机人工智能之父。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林
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概念,
伽利略,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阿兰·麦席森·图灵
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6.23—1954.6.7),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设立“图灵奖”。